法华经全文网
法华经全文网
南怀瑾 黄念祖 李炳南 刘素云 钟茂森
主页/ 张西镇/ 文章正文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

导读:一○一一、本经叙说叵求那尊者于病中闻佛说法后,寻即命终,诸根欣悦。阿难问佛叵求那所得果报,佛开示病时闻、思、修或得断五下分结,或得离欲解脱之六种状况。最后佛并为叵求那受阿那含记。...

杂阿含经卷第三十七

一○一一、本经叙说叵求那尊者于病中闻佛说法后,寻即命终,诸根欣悦。阿难问佛叵求那所得果报,佛开示病时闻、思、修或得断五下分结,或得离欲解脱之六种状况。最后佛并为叵求那受阿那含记。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位叵求那尊者住在东园的鹿母讲堂里,患了重病,极为痛苦。

阿难尊者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叵求那尊者住在东园的鹿母讲堂里,患了重病,极为痛苦,生这种病的比丘大多会死去的。慈悲的世尊啊!希望您能到东园鹿母讲堂叵求那尊者的住处探视他,也是因为哀悯他的缘故!」

当时,世尊静默的应允了。到了下午时分,世尊从禅定中出定,就前往东园鹿母讲堂,去到叵求那尊者的房中,铺座而坐,为叵求那尊者讲说种种的佛法,给予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后,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世尊离去后,叵求那尊者不久就命终了。当他命终之时,所有根身都显露喜悦,颜貌很清净,肤色也很鲜白。

这时,阿难尊者供养叵求那尊者的舍利后,就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毕,退坐一边,问佛陀说:「世尊啊!那位叵求那尊者,在世尊回来后,不久便命终了。临命终时,他的所有根身都显露着喜悦,肤色很清净,鲜白而光泽。不知世尊是否知道他将往生那一道?如何受生?后世又是怎样呢?」

佛陀告诉阿难说:「如有比丘原来还未生病时,并未断除五下分结(贪结、瞋结、身见结、戒取结、疑结),等生起病后,身体觉得痛苦,精神也不调适,生命微弱时,因听闻大师教授、教诫种种的说法,他闻法之后,便能断除五下分结。阿难啊!这是闻大师教授说法而得到的福利。

其次,阿难啊!如有比丘原来还未生病时,并未断除五下分结,等后来生了病,身体遭受痛苦,生命变得微弱,虽不能蒙受大师教授、教诫说法,但是他遇到了其余一些修习梵行的多闻大德来为他教授、教诫说法,听闻正法后,而断除了五下分结。阿难啊!这样就叫做听闻教授、教诫说法的福利。

其次,阿难啊!如有比丘原来还未生病时,并未断除五下分结,乃至等生命变得微弱了,不但没有听闻大师为他教授、教诫说法,又没有听闻其余修习梵行的多闻大德们为他教授、教诫说法。然而他对于原来受持的正法,能独自静默思惟,称量观察,因而断除了五下分结。阿难啊!这样就叫做思惟观察原来所闻之法而得到的福利。

\

其次,阿难啊!如有比丘原来还未生病时,虽已断除了五下分结,可是并未得到无上的爱尽解脱,以及不生起一切烦恼,而心得完善的解脱等事,等到后来生了病,身体遭受痛苦,生命微弱时,因听闻到大师为他教授、教诫说法,终于得到了无上的爱尽解脱,不再生起各种烦恼,离欲解脱。阿难啊!这样就叫做听闻大师说法的福利。

其次,阿难啊!如有比丘原来还未生病时,虽已断除了五下分结,可是并未得到无上的爱尽解脱,以及不生起一切烦恼,和离欲解脱等事。等到身体生了病,遭受极大的痛苦,也不能得到大师为他教授、教诫说法,然而他有得到其余修习梵行多闻大德们的教授、教诫说法,终于得到了无上的爱尽解脱,不再生起各种烦恼,离欲解脱。阿难啊!这样就叫做听闻教授、教诫说法的福利。

其次,阿难啊!如有比丘原来还未生病时,虽已断除了五下分结,可是并未得到无上的爱尽解脱,以及不生起一切烦恼,和离欲解脱等事。等到身体生了病,遭受很大的痛苦,不但不能得到大师为他教授、教诫说法,也不能得到其余多闻大德们的教授、教诫说法。然而他对于原来所听闻的正法,能独自于僻静之处,思惟称量观察,终于得到了无上的爱尽解脱,不再生起各种烦恼,离欲解脱。阿难啊!这样就叫做思惟原来所听闻的正法而得到的福利。

叵求那比丘如之何会不能得到诸根欣悦,色貌清净,肤体鲜泽呢?叵求那比丘原来还未生病时,虽然并未断除五下分结,可是当他亲从大师听闻教授、教诫说法后,就断除了五下分结,世尊当为那位叵求那尊者受记得阿那含果。」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阿难尊者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礼佛后离去。

一○一二、本经叙说阿湿波誓病中怕梵行退减而不安。佛为讲说解脱知见,彼闻后因欢悦而病愈。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阿湿波誓尊者住在东园的鹿母讲堂里,身患重病,极为痛苦。富邻尼尊者照顾供养他,就如前面跋迦梨经(见第一○○九经)所详述的一样,就是说有三种病苦的感受,……乃至病苦是转增不减。

佛陀告诉阿湿波誓说:「你不要追悔啊!」

阿湿波誓答佛陀说:「世尊啊!我真的追悔了。」

佛陀问阿湿波誓说:「你没有破戒吗?」

阿湿波誓答佛陀说:「世尊啊!我没有破戒。」

佛陀问阿湿波誓说:「你如果没有破戒,为什么要追悔呢?」

阿湿波誓答佛陀说:「世尊啊!我原来还未生病时,常修习禅定而得到身心息止的安乐;可是我今日却不再能进入那种禅定之中,所以我如此想着:我是否退失了这种禅定了呢?」

佛陀告诉阿湿波誓说:「我现在且问你,你就随己意回答我。阿湿波誓啊!你是否认为物质现象就是我、我所有、我在物质现象中、或物质现象在我之中呢?」

阿湿波誓答说:「不认为,世尊!」

又问:「你是否认为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就是我、我所有、我在这些精神现象中、或这些精神现象在我之中呢?」

阿湿波誓答说:「不认为,世尊!」

佛陀告诉阿湿波誓说:「你既然不认见物质现象就是我、我所有、我在物质现象中、或物质现象在我之中,也不认见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就是我、我所有、我在这些精神现象中、或这些精神现象在我之中,为什么要追悔呢?」

阿湿波誓答说:「世尊啊!我是因为不能正确思惟的缘故。」

佛陀告诉阿湿波誓说:「如果沙门、婆罗门的禅定坚固,禅定平等,可是却不能再入于那种禅定中的话,也不应有这样的想法:我于禅定已退减了。如又有圣弟子不认见物质现象就是我、我所有、我在物质现象中、或物质现象在我之中,也不认见感受、想象、意志行为、心识等精神现象就是我、我所有、我在这些精神现象中、或这些精神现象在我之中的话,就只应作此觉知:要把贪欲永远灭尽无余,瞋恚、愚痴永远灭尽无余。贪欲、瞋恚、愚痴永远灭尽无余后,一切烦恼就会息灭,得到没有烦恼的清净心解脱与智慧解脱,于现世中自己知道作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佛陀讲说这段经文时,阿湿波誓就能不生起各种烦恼,心灵得到解脱,欢喜雀跃。由于欢喜雀跃的缘故,他身上的疾病就痊愈了。

佛陀说完此经,使阿湿波誓尊者内心欢喜不已后,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差摩迦经(见第一○五经)里所说的,也如五受阴处说法一样。

第一○一二经注释:

1、阿湿波誓:又作阿说示、马胜、马师。比丘名。佛陀初转*轮时,所度五比丘之一。佛誉为威容端正,行步庠序第一比丘。

一○一三、本经叙说佛为一位染病年少新学比丘说法,彼比丘闻法后,寻命终,诸根喜悦,颜貌清净,佛为其授第一记。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一位年少新学比丘,在此正法、戒律中出家不久,知识浅薄,独自客旅于外,无人供养他,就住在边远聚落的客僧房中,身染重病,非常痛苦。

当时,有众多比丘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退坐一边,禀告佛陀说:「世尊啊!有一位年少新学比丘,……乃至身染重病,非常痛苦,就住在边远聚落的客僧房中。患有这种疾病的比丘大多会死去,无法活命,慈悲的世尊啊!希望您能去到他的住处探视,也是因为哀悯他的缘故!」

那时,世尊静默地应允了。当天下午,世尊从禅定中出定,就去到那位染病的年少比丘处探视。

那位染病的比丘遥见世尊过来,就扶着床想要起来。

佛陀告诉比丘说:「你卧着休息,不要起床!怎样呢?比丘啊!生病的痛苦还能忍受吗?」就如前面差摩迦经(见第一○五经)所详述的一样,有如此三种病苦的感受,……乃至病苦是只增而不减。

佛陀告诉染病比丘说:「我现在问你,你就随己意回答我。你是否有追悔呢?」

染病比丘答佛陀说:「我真的是有所追悔,世尊!」

佛陀问染病比丘说:「你是否犯戒了呢?」

染病比丘答说:「世尊啊!我真的没有犯戒。」

佛陀问染病比丘说:「你如果没有犯戒的话,为什么要追悔呢?」

染病比丘答佛陀说:「世尊啊!我年纪幼小,出家不久,对于过人法(指佛法)的胜妙知见未有所得,我这样想着:命终之时,那知会往生何处呢?所以我才心生追悔。」

佛陀告诉染病比丘说:「我现在问你,你就随己意回答我。怎样呢?比丘啊!是有眼根所以才有眼识的吗?」

染病的比丘答佛陀说:「是的,世尊!」

又问:「比丘啊!你意见怎样呢?是因有眼识,所以才会有眼触,以及由眼触的因缘而生起内心的感受││或苦、或乐、或不苦不乐吗?」

染病比丘答佛陀说:「是的,世尊!」耳、鼻、舌、身、意诸根,也是同样地问答。

「怎样呢?比丘啊!如果没有眼根的话,就不会有眼识吗?」

染病比丘答佛陀说:「是的,世尊!」

又问:「比丘啊!如果没有眼识就不会有眼触吗?如果没有眼触,那么就不会有由眼触的因缘而生起的内心感受││或苦、或乐、或不苦也不乐吗?」

比丘答佛陀说:「是的,世尊!」耳、鼻、舌、身、意诸根也是同样地问答。

「所以,比丘啊!你应当好好地思惟如此之法,就能得到善的命终,也有善的后世。」当时,世尊为染病比丘做种种说法,给予示教照喜后,才从座席起来离去。

那时,染病比丘在世尊离去后不久,就命终了。临命终时,所有根身都显露着喜悦,颜貌清净,肤色也很鲜白。

当时,有众多比丘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向佛陀问说:「世尊啊!那位年少比丘身染重病极为痛苦,如今这位尊者已经命终了。当他临命终时,所有根身都显露着喜悦,颜貌清净,肤色也很鲜白。怎样呢?世尊啊!像这样的比丘将会往生何处呢?如何受生呢?后世又是如何呢?」

佛陀告诉众比丘说:「那位命已过世的比丘是真实的宝物,他听闻我的说法,分明了解,对于正法,无所畏惧,得入于般涅槃,你们只当供养他的舍利。」

世尊当时就为那一位比丘受记得阿罗汉果。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一○一四、本经反复说明若比丘于此识身及外境界一切相,无有我、我所见、我慢、系着、使,即能于现世自知作证,究竟苦边。其经意内容大多同于第九七四经,请参阅,译文略。

一○一五、本经叙说佛告病比丘应离贪、瞋、痴三毒,若离三毒,则能究竟苦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余文跟前经所说一样,差别的是:乃至佛陀告诉染病比丘说:「你自己没有犯戒吗?」

比丘答佛陀说:「世尊啊!我不是为了持净戒的缘故,所以才在世尊处修习梵行。」

佛陀又问比丘说:「你是为了什么缘故,所以在我处修习梵行的呢?」

比丘答佛陀说:「我是为了远离贪欲的缘故,所以才在世尊处修习梵行;也是为了远离瞋恚、愚痴的缘故,所以才在世尊处修习梵行。」

佛陀告诉比丘说:「是的!是的!你正是为了远离贪欲的缘故,所以在我这儿修习梵行;也是为了远离瞋恚、愚痴的缘故,所以在我这儿修习梵行。比丘啊!由于被贪欲所缠缚,因此不得出离贪欲;由于被无明所缠缚,因此不能得到清净的智慧。所以,比丘啊!出离贪欲,就能得到心灵的解脱;出离无明,就能得到智慧的解脱。如果比丘出离贪欲,心得解脱,能以自身作证,且出离无明,得到了智慧解脱,这样就叫做比丘断除了各种爱欲,转去一切的结缚,息止我慢,得到觉悟,彻底地脱离了生死苦海。所以,比丘啊!你们对于此法应好好地思惟。」余如前经所详述的一样,……乃至为染病比丘受记得阿罗汉果。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一○一六、本经叙说佛见多有比丘疾病,乃告诉彼等当正念正智以待时。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有众多的比丘集聚在伽梨隶讲堂里。此时,有很多的比丘都生了病。

当时,世尊于下午从禅定中出定,就去到伽梨隶讲堂,在大众之前铺座而坐。坐好后,告诉众比丘说:「你们应当以正念正智而度时日,这是我对你们的教诫。比丘啊!怎样叫正念呢?就是比丘能系念于对内身的观察,运用方法精勤努力,有正念正智,以调伏世间的贪忧;也能系念于对外身的观察、系念于对内身与外身的观察,以及系念于对内受、外受、内外受,内心、外心、内外心,内法、外法、内外法的观察,运用方法,精勤努力,有正念正智,以调伏世间的贪忧,这样就叫做比丘的正念。

怎样叫正智呢?就是比丘的来往进退,都能保持正智,他对四周的瞻视观察,四肢的屈伸,身体的俯仰,执持衣钵,行、住、坐、卧、眠、觉,乃至大、小便利,或语或默,也都依正智而行,比丘啊!这样就叫做正智。

如此具足正念正智的比丘,如果还会生起快乐的感受,这是有因缘的,不是没有因缘的。是什么因缘呢?就是缘于此色身,他会做这样的思惟:我这个色身是由无常所造作,是缘于心而生;快乐的感受也是由无常所造作,是缘于心而生。对于此色身及快乐的感受当观察它的无常,观察它的生灭,观察对它离欲,观察它的灭尽,观察舍离它;能观察此色身及快乐感受的无常,……乃至能舍离它后,那么对于此色身及快乐感受的贪欲结使(随眠,潜伏的烦恼种子),便永远不会再生起。

同样地,具足正念正智而会生起苦受,那也是有因缘的,不是没有因缘的。是以什么为因缘呢?就是缘于此色身,他会做这样的思惟:我这个色身是由无常所造作,是缘于心而生;苦受也是由无常所造作,是缘于心而生。对于此色身及苦受当观察它的无常,……乃至舍离它,那么对于此色身及苦受的瞋恚结使,便永远不会再生起。

同样地,具足正念正智而会生起不苦不乐的感受,那也是有因缘的,不是没有因缘的。是什么因缘呢?就是以此色身因缘,他会做这样的思惟:我这个色身是由无常所造作,是缘于心而生;那不苦也不乐的感受也是由无常所造作,是缘于心而生。对于那色身及不苦不乐的感受当观察它的无常,……乃至舍离它,那么所有色身及不苦不乐感受的无明结使,就能使它永远不会再生起。多闻圣弟子如此观察的话,就会厌离物质的色蕴,也会厌离受、想、行、识诸蕴,厌离后就会离欲,离欲后就能得解脱,解脱知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

当时,世尊就唱诵诗偈说:

「被快乐的感受所觉触时,却不能知道那快乐的感受;

这是因被贪欲的结使所役使,以致不能见到出离道。

被痛苦的感受所觉触时,却不能知道那痛苦的感受;

这是因被瞋恚的结使所役使,以致不能见到出离道。

至于不苦不乐的感受,这是等正觉所说;

他也是不能了知,终究无法度达彼岸。

如果比丘能精勤努力,具足正智而不倾动;

对于一切的感受,能以智慧而详知,

能了知各种感受后,在现世中就可灭尽一切烦恼;

会依智慧而命终,入于涅槃不再堕于众生道中。」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第一○一六经注释:

1、「当正念正智以待时,是则为我随顺之教」: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比丘应以正念正知而度时日。此乃我为汝等之教诫。」

2、「乃至五十、六十」:巴利本无此语,而作「大、小便利之事,亦以正知而为。」

3、「谓比丘若来若去……依语默正智行」: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此有比丘,于进于退,皆以正知而为;视前方、视四周,亦以正知而为;四肢之屈伸,亦以正知而为;持僧伽梨衣、钵、衣,亦以正知而为;或食、或饮、或啮、或味,亦以正知而为,乃至大、小便利之事,亦以正知而为;行住坐卧语默,亦以正知而为。」

4、「如是比丘正念正智住者,能起乐受,有因缘,非无因缘」: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此比丘如是住于正念、正知、不放逸、精进专心,若起乐受者,彼则如是知:『我起此乐受,此乐受为由缘而起,无缘则不起。……』」

5、「我此身无常有为,心因缘生」: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然而此身为无常所造作,为由缘而起者」。「心因缘生」,南传则只作「为由缘而起者」。

6、「若于身及乐受贪欲使者,永不复使」: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于身与乐受之染欲随眠,皆所舍弃」。

7、不堕数:数,即数取趣,梵语叫补特伽罗。有情流转,数数取诸趣者,旧译曰人。不堕数,指不再堕于众生道中。

一○一七、本经叙说佛为诸病比丘说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余如前经所说的一样。那时,有众多的比丘集会于迦梨隶讲堂,有很多比丘生了病,也如前经所说的内容一样。差别的是:「乃至圣弟子如此观察的话,就能自物质的色蕴中解脱,自精神的受、想、行、识诸蕴中解脱,我说这样就是等于解脱了生、老、病、死苦。」

当时,世尊就唱诵诗偈道:

「有智慧多闻的人,并非不能觉知各种感受,

如果对于苦受或乐受,都能分别详细地了知实相,

当会知道坚固心念之事,凡夫是有升有降的。

应对于乐受不染着,对于苦受也不倾动他的心,

知道生起感受或不生起感受,都是依于贪、恚的心理;

断除这些贪、恚的心理,他的心灵就会得到完善的解脱,

要系于正念而缘于妙境,正向圣道以待临终之期。

如果比丘精勤努力,具足正智而不倾动他的心,

对这一切的感受,即能依智慧而觉知;

了知各种感受后,就能在现世中尽除一切烦恼,

依智慧而命终,得进入涅槃而不再堕于众生道中。」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内心充满欢喜,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一○一八、本经叙说给孤独长者得病,佛陀劝彼当学四不坏净,长者言已成就,佛陀即记说其得阿那含果。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给孤独长者生病,身体极为痛苦。世尊闻知后,于早晨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舍卫城中乞食,他次第乞食,就走到了给孤独长者的家前。

长者遥见世尊,就扶着床想起来。

世尊看见后,就告诉他说:「长者不要起来!这样会增加痛苦的。」世尊坐了下来,告诉长者说:「怎样呢?长者啊!你的病痛还可忍受吗?身体的苦患,是转剧?还是减轻了呢?」

长者答佛陀说:「非常的苦啊!世尊!很难忍受啊!」乃至讲说三种病苦的感受,就如差摩经(见第一O五经)所详述的一样,……乃至痛苦的感受是只增不减。

佛陀告诉长者说:「你应当如此修习:要对于佛陀有坚定不移的净信,对于法、僧有坚定不移的净信,成就圣戒。」

长者告诉佛陀说:「就如世尊您所说四种坚定不移的净信,我已具足这些法,这些法中也有我的分。世尊啊!我现在对于佛陀已有坚定不移的净信,对于法、僧也有坚定不移的净信,成就圣戒。」

佛陀告诉长者说:「真好啊!真妙!」就为长者记说得到阿那含果。

长者请求佛陀说:「希望世尊今天在这儿接受我的供养。」当时,世尊静默地应允了。

长者立即吩咐备办各种洁净甘美的饮食,供养世尊。世尊食后,又为长者讲说种种佛法,给予示教照喜后,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一○一九、本经叙说给孤独长者得病,阿难尊者为其说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阿难尊者听说给孤独长者身遭病苦,就前往他家探视。长者遥见阿难,就扶着床想起来。……乃至讲说三种病苦的感受,就如前面叉摩经(即差摩经)所详述的一样,……乃至痛苦是只增不减。

当时,阿难尊者告诉长者说:「你不要恐怖!愚痴无闻凡夫不信佛,也不信法、僧,圣戒不具,所以会有恐怖,也害怕命终及后世的苦患。而你现在不信已断、已知,对于佛陀具足净信,对于法、僧也具足净信,成就了圣戒。」

长者告诉阿难尊者说:「我现在要恐怖什么呢?我当初在王舍城寒林中的丘冢间遇见世尊时,就已得到对于佛陀坚定不移的净信,对于法、僧坚定不移的净信,成就了圣戒。从此以后,家中的钱财全都和佛陀及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共享。」

阿难尊者说:「真好啊!长者!你已自己记说是得须陀洹果了。」

长者请求阿难尊者说:「请您今天在这儿接受我的供养。」

阿难尊者静默地应允了。

长者立即备办各种洁净甘美的饮食,供养阿难尊者。阿难尊者食后,又为长者说种种的佛法,给予示教照喜后,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一○二○、本经叙说给孤独长者得病,舍利弗劝其当修习不着六根、六境、六界、五蕴等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舍利弗尊者听说给孤独长者身患病苦。闻知后,他告诉阿难尊者说:「你知道吗?给孤独长者身患病苦,我们应该同往探视。」阿难尊者静默地应允了。

当时,舍利弗尊者和阿难尊者就同往给孤独长者家。长者遥见舍利弗尊者,就扶着床想起来。……乃至讲说三种病苦的感受,就如叉摩经所详述的一样,身上的病苦是变得更严重而没有减轻。

舍利弗尊者告诉长者说:「你应该如此修习:不执着于眼根,不依眼界而生贪欲之识;不执着于耳、鼻、舌、身根,也不执着于意根,不依意界而生贪欲之识。不执着于色境,不依色界而生贪欲之识;不执着于声、香、味、触、法境,乃至不依法界而生贪欲之识。不执着于地界,不依地界而生贪欲之识;不执着于水、火、风、空、识界,乃至不依识界而生贪欲之识。不执着于色蕴,不依色蕴而生贪欲之识;不执着受、想、行、识蕴,乃至不依识蕴而生贪欲之识。」

这时,给孤独长者听得悲叹流泪。阿难尊者问长者说:「你现在感到畏怯了吗?」

长者告诉阿难说:「我不畏怯。我是因自己回想,奉佛二十余年以来,从未曾听闻舍利弗尊者讲说如今所闻这么深妙之法的缘故。」

舍利弗尊者告诉长者说:「我也是很久以来,未曾为诸位长者们讲说如此的佛法了。」

长者请求舍利弗尊者说:「有一些居家的白衣(平民)居士,虽有胜信、胜念、胜乐,可是却不曾听过深妙之法,而生退没之心。慈悲的舍利弗尊者啊!您应当为居家的白衣居士们讲说深妙之法,也是因为哀悯他们的缘故!舍利弗尊者啊!今天就请您们在这儿接受我的供养。」舍利弗尊者等二人静默地接受供养的邀请。

长者立即备办各种洁净甘美的饮食,恭敬地供养。舍利弗尊者食后,又为长者讲说种种的佛法,给予示教照喜,示教照喜后,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一○二一、本经叙说达磨提离长者得病,世尊劝其应修习四不坏净,并六随念处。

达磨提离长者经,也像世尊为给孤独长者初次说法的经文所详述的一样,第二经也是同样的说法。差别的是:「如果长者能依此四种坚定不移的净信后,应向上更修习六随念处,就是念如来之事,……乃至念天之事。」

长者禀告佛陀说:「世尊啊!依此四种坚定不移的净信,向上更修习六随念处,我现在都已经成就,我经常修习念如来之事,……乃至念天之事。」

佛陀告诉长者说:「真好啊!真妙!你现在自己已记说得阿那含果了。」

长者请求佛陀说:「希望世尊您接受我供养的邀请。」当时,世尊静默地接受邀请。

长者知道佛陀接受邀请后,立即备办各种洁净甘美的食物,恭敬地供养。世尊食毕,又为长者做种种的说法,给予示教照喜后,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第一○二一经注释:

1、六念: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一○二二、本经叙说长寿童子得病,佛陀劝其当依四不坏净,于上修习六明分想。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位叫长寿的童子,是树提长者的孙子,身染重病。

当时,世尊听说长寿童子身染重病,便于晨朝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王舍城中乞食,依次走到长寿童子家。长寿童子遥见世尊,扶着床想起来。……乃至讲说三种病苦的感受,就如叉摩经所述的一样,……乃至病苦是只增不减。

世尊说:「所以,童子啊!你应当如此修习:对于佛陀有坚定不移的净信,对于法、僧有坚定不移的净信,成就圣戒。」

童子告诉佛陀说:「世尊啊!您所说的四种坚定不移的净信,我现在都已具足,我经常对于佛陀具有坚定不移的净信,对于法、僧具有坚定不移的净信,成就圣戒。」

佛陀告诉童子说:「你应依这四种坚定不移的净信,更向上修习六种明分之想。是那六种呢?就是诸行(指世间一切的物质与精神现象,无常想、无常是苦想、苦即无我想、观食(指因缘)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灭)想。」

童子告诉佛陀说:「就如世尊所说,要依这种坚定不移的净信,更向上修习六种明分(智慧的因素)之想,我如今也都具备了,然而我仍会这样想着:我命终之后,不知我的祖父树提长者将会怎样?」

当时,树提长者告诉长寿童子说:「你不要顾念我,你现在且听世尊说法,要思惟忆念,就可得到长夜的福利,有安乐的利益。」

此时,长寿童子说:「我对于一切诸行,都当作无常想、无常是苦想、苦即无我想、观食想、一切世间不可乐想、死灭想,这些想,都常现在我前。」

佛陀告诉童子说:「你现在已自己记说得斯陀含果了。」

长寿童子请求佛陀说:「世尊啊!希望您今天就在我家接受供养。」当时,世尊静默地应允了。

长寿童子立即备办各种洁净甘美的食物,恭敬供养。世尊食毕,又为童子说种种的佛法,给予示教照喜后,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第一○二二经注释:

1、「一切行无常想……死想」: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汝于此一切诸行,当作无常观,无常即苦想,苦即无我想,断想、离贪想、灭想而住」。

一○二三、本经叙说婆薮长者得病,世尊为长者说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波罗 国仙人住处的鹿野苑中。

那时,婆薮长者身遭病苦。

当时,世尊听说婆薮长者身遭病苦,就如前面达摩提那长者经文所详述的一样,记说已得到阿那含果,……乃至世尊从座席起来离去。

一○二四、本经叙说释氏沙罗得病,世尊劝其修习四不坏净,又于上修习五喜处。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迦毗罗卫国的尼拘律园中。

那时,有位释氏沙罗患了严重的病。

当时,世尊听说释氏沙罗患了严重的病,就于晨朝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进入迦毗罗卫国乞食,依次走到释氏沙罗的家。释氏沙罗遥见世尊,就扶着床想起来。……乃至讲说三种病苦的感受,就如差摩经所详述的一样,……乃至病苦是只增不减。

世尊说:「所以,释氏沙罗啊!你应当如此修习:对于佛陀有坚定不移的净信,对于法、僧有坚定不移的净信,成就圣戒。」

释氏沙罗告诉佛陀说:「世尊您所说,应于佛陀有坚定不移的净信,对于法、僧有坚定不移的净信,成就圣戒,我都已具足,我经常对于佛陀具有坚定不移的净信,对于法、僧具有坚定不移的净信,成就圣戒。」

佛陀告诉释氏沙罗说:「所以,你应当依此对佛陀坚定不移的净信,对法、僧坚定不移的净信,成就圣戒,向上更修习五种喜处(念佛、法、僧、戒、施)。是那五种呢?就是念如来之事,……乃至自己布施之法。」

释氏沙罗告诉佛陀说:「就如世尊所说,要依此四种坚定不移的净信,向上更修习五种喜处,我也都具备了,我经常忆念如来之事,……乃至自己布施之法。」

佛陀说:「真好啊!真妙!你现在自己已记说得斯陀含果了。」

沙罗请求世尊说:「希望世尊今天能在我家接受供养。」当时,世尊静默地应允了。

沙罗长者立即备办各种洁净甘美的饮食,恭敬供养。世尊食毕,又为沙罗长者作种种说法,给予示教照喜后,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一○二五、本经叙说耶输长者得病,佛陀为其说法。

我听到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那梨聚落的曲谷精舍里。

那时,耶输长者患了重病,极为痛苦。如是,……乃至记说得到阿那含果,就如达摩提那经所详述的一样。

一○二六、本经叙说摩那提那长者告诉阿那律尊者,彼以专修系念四念住故,身诸苦患时得休息。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瞻婆国的竭伽池边。那时,有位摩那提那长者疾病初愈。

当时,摩那提那长者告诉一男子说:「善男子啊!请你前往阿那律尊者处,为我顶礼阿那律,向他问讯是否起居轻利,安乐而住?明日希望全部有四人来接受我供养的邀请。如接受我邀请的话,你就又为我禀报说:『我是俗人,有好多王家的事要做,不能亲自前往奉迎,希望尊者到了供养之时,全部四人来赴我的邀请,也是因哀悯我的缘故!』」

这时,那位男子接受长者的指示,就去到阿那律尊者处,向尊者顶礼后,禀告尊者说:「摩那提那长者敬礼问讯:『尊者是否少病少恼,起居轻利,安乐而住?希望尊者全部四人,明天中午,哀悯接受我的邀请!』」当时,阿那律尊者静默地接受邀请。

那时,那位男子又把摩那提那长者交代的话转告阿那律尊者说:「我是个俗人,有好多王家的事要做,不能亲自前往奉迎,希望尊者全部四人,明天中午,哀悯接受我的邀请,也是怜悯我的缘故!」

阿那律尊者说:「你且自安心!我自会知道时间,明天全部四人,一定会去到他家的。」

这时,那位男子接受阿那律尊者的教示,回去禀报长者说:「阿梨(师父、长者)啊!应知我已拜见阿那律尊者,详细地把你的意思告诉他。阿那律尊者听后答说:『你且安心!我自会知道时间的。』」

那位摩那提那长者在夜里就备办好洁净甘美的饮食。到了早晨又吩咐那位男子:「请你去到阿那律尊者处,禀告他:『赴供的时间到了。』」

当时,那位男子就遵照指示,去到阿那律尊者住处,向尊者顶礼后,禀告说:「供具都已办好了,希望现在前往受供!」

当时,阿那律尊者就穿著法衣,手拿着钵盂,全部四人到长者家受供。

那时,摩那提那长者被婇女环绕着,立于门内左边,他见了阿那律尊者,就向尊者顶礼,然后引导他们入内就座,各别顶礼其他比丘,并问讯起居后,退坐一边。

阿那律尊者问讯长者说:「你是否能够安忍,快乐而住呢?」

长者答说:「是的,尊者!我已能安忍,快乐而住。我先前患病,当时病得严重,如今托您福已痊愈了。」

阿那律尊者问长者说:「你是安住于什么法,而能使你于疾病痛苦时得到痊愈呢?」

长者答说:「阿那律尊者啊!我是安住于四念处,由于专心修习系念的缘故,身上有各种痛苦时,便得以休止。是那四种呢?就是系心于对自身的观察,运用方法,精勤努力,有正念正智,以调伏世间的贪忧;以及视察外身、内外身的身念处,观察内受、外受、内外受的受念处,观察内心、外心、内外心的心念处,观察内法、外法、内外法的法念处,运用方法,精勤努力,有正念正智,以调伏世间的贪忧。就像这样,阿那律尊者啊!我因为系心于四念处的缘故,当身上有各种痛苦时,便得以休止。阿那律尊者啊!我是因为有所安住的缘故,所以身上有各种痛苦时,便得以休止。」

阿那律尊者告诉长者说:「你现在自己已记说得阿那含果了。」

当时,摩那提那长者就亲自拿各种洁净甘美的饮食来供养尊者,顺任各自吃得饱满。食后,澡漱毕,摩那提那长者又坐于低床,听尊者讲说妙法。阿那律尊者为他作种种说法,给予示教照喜后,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一○二七、本经叙说佛陀告诉淳陀,十恶业为黑法,使人不得清净;十善业为白法,可使人得到清净。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金师精舍里。那时,有位淳陀长者来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

当时,世尊问淳陀长者说:「你现在爱乐那一种沙门、婆罗门的净行呢?」

淳陀告诉佛陀说:「有一类沙门、婆罗门,奉事于水,祭祀毗湿波天,手拿着木杖澡罐,经常洗净他的手。像这样的正士善能说法:『善男子啊!每月十五日,可以胡麻屑和庵摩罗果屑来洗发,修行斋戒,披着新净的长鬘白 ,把牛粪涂于地,而卧在其上。善男子啊!晨朝早起,要以手触地,这样说:此地清净,我也如此清净。手拿着牛粪团,并握着生草,口里这样说:这些都是清净的,我也是如此的清净。像这样的话,知见才是清净;不这样的话,永不得清净。』世尊啊!像这一类的沙门、婆罗门,如果是清净的话,就是我所宗仰的了。」

佛陀告诉淳陀说:「有黑法(恶法)、黑报(恶报),不净因、不净果,背着重担而趋向于下处。成就如此诸恶法的话,即使晨朝早起,以手触地,高声唱说清净,还是不能得清净;就是不去碰触,也一样是不清净。手拿牛粪团,并握着生草,高声唱说清净,也是不能得清净;就是不去碰触它,也一样是不清净。

淳陀啊!什么是黑法、黑报,不净因、不净果,背着重担而趋向于下处,乃至无论碰触或不碰触,都是不清净的呢?淳陀啊!就是有杀生的恶业,手常沾满血腥,心常思惟挝捶杀害他物,无惭无愧,悭吝贪惜,对于一切众生乃至昆虫,都不离开杀害之事。又有对于他人财物,无论在聚落、空地,都不离开偷盗。又有行作邪淫,对于有父母、兄弟、姐妹、夫主、亲族所监护,乃至是授予花鬘的女人(指订过婚的女人),像这些为父母等监护的女人,却仍努力去强求,不能离开邪淫。又有讲说不真实的妄语,或在王家、或在诚信人家、或在众人聚集时,被要求说真实话,却作不实之说:没有看见却说看见,有看见却说不曾看见,不曾听闻却说有听闻,有听闻却说不曾听闻,知道却说不知道,不知道却说知道,为自己、为他人,或为财利,明知而不能舍离虚诳,这样就叫做妄语。又有搬弄是非,离间他人者,把话由此处传向他处,或由他处而传向此处,更相破坏,使和合的人因之离异,离异的人感到欢喜,这样就叫做两舌。又有不离开恶口漫骂的,如果是与人柔和的话语,能令人悦耳心喜,所说的道理方正易知,是众人所乐闻、随机开导的无依之说,能令众人听了爱念、适意,随顺于三昧;如果舍弃这样的话语,而讲说刚强粗暴,令众人听了厌恶,不喜爱、不适意,不能随顺于三昧的话语。像这类的话语,不离于粗暴,这样就叫做恶口。又有巧言修饰的坏语,不能适时而言、不能真实而言、说无意义之言、说不如法之言、不思惟而言,像这些言语,就叫做坏语。又有不舍离于贪,对他人财物而生起贪欲,这样说:『这东西是我所拥有的才好。』又有不舍瞋恚、暴恶的人,心里思惟着说:那些众生应该系缚、应该鞭打 、应该杖击、应该被杀,只想为难众生。又有不舍颠倒的邪见,持这样的见解、这样的说法:『没有什么布施,没有什么果报,没有什么福利;没有什么善行、恶行,没有什么善恶业的果报;没有此世,没有他世;没有父母,没有众生的生于世间;世间并没有阿罗汉的等趣、等向,能在于此世或他世,而自知作证说: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淳陀啊!这样就叫做黑法、黑报,不净因、不净果,……乃至无论碰触或不碰触,都是不清净的。

淳陀啊!有白法(善法)、白报,有净因、有净果,能使人上升为轻仙。成就此法后,如果在于早晨以手触地,唱说:『此地清净,我也清净。』的话,也是会得到清净;如果不去以手触地唱说的话,也一样会得到清净。手握着牛粪团,或持拿着生草,如果是净因净果的话,无论是拿或不拿,也是会得到清净的。

淳陀啊!怎样叫白法、白报,……乃至拿或不拿,也是会得到清净的呢?就是有人能不杀生,远离杀生,舍掉刀杖,知道惭愧,悲念一切众生。又能不偷盗,远离偷盗,他人给予才拿取,不给予就不去拿取,净心不贪。又能远离邪淫,如父母等人所监护,……乃至授予一花鬘的女人,都不会强行求取,而生起邪淫。又能远离妄语,讲说正确真实的话。又能远离两舌,不把话传此向彼,或传彼向此的搬弄是非,共相破坏;分离的人使他们和好,和好的人使他们欢喜。又能远离恶口漫骂,不说刚强横暴的话,众人都乐于听闻他的话语。又能远离巧饰的坏语,依谛理而说、适时而说、如实而说、为有意义之说、如法而说、知见之说。又能远离贪欲,不对他人财物、他人器具作是自己所有之想,而生起贪着之心。又能远离瞋恚,不作如此想法:要挝打缚杀众生,为众生造作各种灾难。又能成就正见,不起颠倒邪见,认为有布施、有果报、有福利,有善、恶行的果报,有此世,有父母、有众生的生起,世间有阿罗汉在于此世或他世的现世中自知作证:我再生的因素已灭尽,清净的梵行已建立,所应做的事都已做好,自己知道此生是最后身,不再流转于生死轮回中了。淳陀啊!这样就叫做白法、白报,……乃至无论碰触或不去碰触,都会是清净的。」

当时,淳陀长者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第一○二七经注释:

1、净行:诸清净行,指身清净、语清净、意清净。

2、「有沙门、婆罗门,奉事于水,……常净其手」: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西方之婆罗门等持罐,以苔草为花环,事火,水浴而修净行」。

3、「善男子!晨朝早起……我所宗仰」: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大德!此处,有西方之婆罗门等持罐,以苔草为花环,事火,水浴,彼等即劝导其弟子曰:『男子!晨早从卧处而起,触地!若不能触地,则触湿牛粪!若不能触湿牛粪,则触生草!若不能触生草,则事火!若不能事火,则合掌而归命于日轮!若不能归命于日轮,则于日暮时,三度水浴!』大德!如是,西方之婆罗门等持罐,以苔草为花环,事火,水浴而修净行,我即喜乐彼等之净行。」

4、「行诸邪淫,……不离邪淫」:此处汉译南传相对经文翻译欠顺畅;巴利英译本此处作 In sexual desires he is a wrong-doer ; he has intercourse with girls in ward of mother or father , brother , sister or relatives ( or clan ); with girl s lawfully guarded , already pledged to a husband and protected by the rod , even with girls crowned with the flower – garland ( of betrothal ) .(大意是:有一类欲邪淫的人,他与有父母、兄弟、姐妹、或者有亲戚(或家族)监护的女人行淫,或者和受合法防护的女人、有夫之妇、乃至是授与花鬘(指订婚)的女人行淫。)

5、「不实妄语……求当言处」:汉译南传相对经文此处作「有一类者为虚诳语,在公会之中、或在集会之中、或在亲属之中、或在团体之中、或在王家之中,作证人,被唤问。」

6、乐闻、无依说:乐闻说,即乐闻语,谓说法能称适机宜,语音宣畅,事理赅明,当机之众,无不喜乐听闻。无依说,即无依语,谓说法能随机开导,无所依着,亦不希望他人信己而后为说。

一○二八、本经叙说婆罗门告诉佛陀其所修学之舍法,佛则告其贤圣法、律所行舍法为十善行。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金师精舍里。

那时,有一位婆罗门在月的十五日,洗头后,受持斋法,披着新净的长毛白 ,手拿着生草,来到佛陀住处,与世尊见面彼此问讯慰劳后,退坐一边。

当时,佛陀问婆罗门说:「你洗头披着新净长鬘白 ,这是那一门派之法呢?」

婆罗门答佛陀说:「瞿昙啊!我是学婆罗门的舍离之法。」

佛陀问婆罗门说:「怎样叫婆罗门的舍离之法呢?」

婆罗门告诉佛陀说:「瞿昙啊!就是在每月的十五日,洗头后受持斋法,披着新净长鬘白 ,手拿着生草,随自己的能力所及,布施作福。瞿昙啊!这样就叫做婆罗门所修持的舍行。」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贤圣者的正法、戒律所修持的舍行与此不同。」

婆罗门问佛陀说:「瞿昙啊!贤圣者的正法、戒律所修持的舍行是怎样的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就是要远离杀生,不乐于杀生,就如前面清净法的经文所详述的一样。依于不杀,舍离杀生,……乃至也如前面清净法的经文所详述的一样。要远离偷盗,不乐于偷盗,依于不偷盗,舍离不予而取的行为。要远离邪淫,不乐于邪淫,依于不邪淫,舍离非梵行(不清净的行为)。要离于妄语,不乐于妄语,依于不妄语,舍离不实的言语。要远离两舌(搬弄是非,挑拨离间),不乐于两舌,舍弃离间他人的言行。要离于恶口漫骂,不乐于恶口,依于不恶口,舍离粗暴的言语。要远离绮语(无礼义不正经的话),不乐于绮语,依不绮语,舍离说无意义的话。要断除贪欲,远离贪欲之苦,依于无贪之心,舍离贪爱染着。要断除瞋恚,不生忿恨,依于无恚,舍离瞋恨。要修习正见,不起颠倒邪见,依于正见,舍离邪见。婆罗门啊!这样就是贤圣者的正法、戒律所修持的舍行。」

婆罗门告诉佛陀说:「真是奇妙啊!瞿昙您这贤圣者的正法、戒律所修持的舍行!」

当时,婆罗门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一○二九、本经叙说佛陀答生闻婆罗门所问,唯入处饿鬼道众生可受亲族施食,其余皆于各道受食。而布施者其后亦将得其所施之福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王舍城的迦兰陀竹园里。

那时,有位名叫生闻的梵志(婆罗门)来到佛陀住处,与世尊见面相问讯慰劳后,退坐一边,问佛陀说:「瞿昙啊!我有非常爱念的亲人,忽然命终了,我为了他的缘故,信心布施。怎样呢?世尊啊!他能受用我的布施吗?」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这并非一定可以获得。如果你的亲人是堕生于地狱中的话,他就只能得到地狱众生的食物,以养活他的命,他是无法获得你所信施给他的饮食;如果他是受生于畜生道、饿鬼道、或者人道中的话,他就只能得到那些道或人道中的饮食,而不能得到你所布施的饮食。婆罗门啊!在饿鬼道中有一处,名叫入处饿鬼,如果你的亲人堕生于入处饿鬼中的话,就能得到你所布施的食物。」

婆罗门问佛陀说:「如果我那位亲人不生于入处饿鬼道中的话,那么我所信施的食物,谁应来受食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如果你所为信施的亲人并未生于入处饿鬼道中的话,要是有其余认识的亲人生于入处饿鬼道中,便能来受食。」

婆罗门问佛陀说:「瞿昙啊!如果我所为信施的亲人并未生于入处饿鬼道中,也没有其余认识的亲人生于入处饿鬼道中的话,那么我所信施的食物,谁当会来受食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假使你所为布施的认识亲人不生于入处饿鬼道中,又没有其余认识的亲人生于入处饿鬼道中的话,那么所作信施就会自得其福。那位布施的人所做的信施,布施者本身也不会失去相对福报的。」

婆罗门问佛陀说:「怎样叫布施的人行施,布施者自己也会得到福报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说:「有人杀生行恶,手常血腥,乃至造了十不善的恶业,就如淳陀经(见一○二七经)所详述的一样,然而他又曾布施给沙门、婆罗门,乃至穷人、乞士,都布施予钱财、衣服、饮食、明灯、以及各种庄严(装饰)的器具。婆罗门啊!如果这位行惠施的人有犯了戒,而转生于象群中的话,由于他曾经布施沙门、婆罗门钱财、衣服、饮食,乃至各种庄严器具的缘故,虽然是受生在象群中,也是会得到他前世布施的福报││具有衣服、饮食……乃至各种庄严的器具。

如果他是转生于牛、马、驴、骡等各种畜生道中的话,也会由于他前世惠施的功德,而受用一切的福报,随他受生之处所应受用,全部都能获得。婆罗门啊!如果这位布施的人能够持戒,不杀生、不偷盗……乃至具有正见,布施众沙门、婆罗门,乃至布施乞士钱财、衣服、饮食,乃至明灯;由于这样的功德,受生于人道中,就能安享他的福报││具有衣服、饮食,乃至明灯等各种器具。

其次,婆罗门啊!如果布施的人又能持戒而得受生于天上的话,那么他前世所有惠施的功德,就会于天上受福报││具有天上的财宝、衣服、饮食,乃至各种庄严的器具。婆罗门啊!这样就叫做布施的人行施,布施者自己也会得到福报,因缘果报是不会失去的。」

当时,生闻婆罗门听闻了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第一○二九经注释:

1、达嚫:原为斋食之后,施僧以财物之谓。而僧对其施物为报之而说法,亦曰达嚫。此处乃指布施所得福报而言。

一○三○、本经叙说若行十不善业,则会堕生于地狱中;若具足十善业,则可受生于人、天,乃至得四果。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在拘萨罗国的人间游行教化,就住在鞞罗磨聚落北边的身恕林中。

鞞罗磨聚落的婆罗门、长者们听到世尊住在聚落北边的身恕林中,知道后,就彼此相招集,一同去到佛陀住处,向佛陀顶礼后,退坐一边,问佛陀说:「世尊啊!是什么因缘而使众生身坏命终后,堕生于地狱中呢?」

佛陀告诉众婆罗门、长者说:「是由于行不如法之行、行危险之行的缘故,所以身坏命终后,堕生于地狱中。」

众婆罗门、长者问佛陀说:「是行作什么不如法之行、或危险之行,以致身坏命终后,而堕生于地狱中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长者说:「就是行作杀生……乃至有邪见,具足十不善业行的缘故。婆罗门啊!如此不如法之行、危险之行,会使人身坏命终后,堕生于地狱中。」

婆罗门问佛陀说:「是什么因缘使所有众生于身坏命终后,得生于天上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长者说:「那是因为行如法之行、行正确之行,以此因缘,所以身坏命终后,得生于天上。」

又问:「世尊啊!是行作什么如法之行、什么正确之行,以致身坏命终后,得生于天上呢?」

佛陀告诉婆罗门、长者说:「就是能远离杀生……乃至具有正见,有此十善业行的缘故,所以身坏命终后,得生于天上。婆罗门、长者啊!如果有人行此如法之行、行此正确之行的话,那么他想受生于剎利大姓家、婆罗门大姓家、或居士大姓家,都能如意而往生。为什么呢?因为他能如法而行、行正确之行的缘故。

如果他又想受生于四王天、三十三天,……乃至他化自在天的话,也都能如意往生。为什么呢?因为他能如法而行、行正确之行的缘故。一个修持净戒的人,他心里的愿望,自然全可获得。

像这样如法而行、行正确之行的人,如果想要受生于梵天的话,也是能如意而往生。为什么呢?因为他能行正确之行、如法而行的缘故。一个持戒清净,心离爱欲的人,他的愿望所求,必能获得。

如果他又想往生到光音天(色界二禅第三天)、遍净天(色界三禅第三天),乃至阿伽尼咤天(色究竟天,色界四禅第九天,也是色界最高天)的话,也是同样能往生。为什么呢?因为他能持戒清净,心离贪欲的缘故。

如果他又想要远离五欲、五盖邪恶不善法,有觉、有观,……乃至具足安住于第四禅,也都能成就。为什么呢?因为他能如法而行、行正确之行的缘故。一个持戒清净,心离爱欲的人,他的愿望所求,必能获得。

如果他想要求得慈、悲、喜、舍四无量心,或入于无色界的空入处、识入处、无所有入处、非想非非想入处的话,他也都能获得。为什么呢?因为他能如法而行、行正确之行的缘故。一个持戒清净,心离爱欲的人,他的愿望所求,必能获得。

如果他想要断除三结(身见结、戒取结、疑结),得到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或具有无量神通,天耳智证通、他心智证通、宿命智证通、生死智证通、漏尽智证通,也都能获得。为什么呢?因为他能如法而行,行正确之行的缘故。一个持戒清净,也离爱欲的人,他的愿望所求,必能获得。」

当时,婆罗门、长者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向佛陀行礼后离去。

一○三一、本经叙说鞞罗磨聚落之婆罗门、长者来向佛陀请教生地狱与生天之因缘。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在拘萨罗国的人间游行教化,就住在鞞罗磨聚落北边的身恕林中。

当时,鞞罗磨聚落中,有婆罗门、长者听闻世尊住在鞞罗磨聚落的身恕林中,知道后,就乘着白马车,带了众多的随从,持着金柄伞盖、金澡瓶,走出鞞罗磨聚落,去到身恕林中。到了路口,下车步行,进入园门,到世尊之前,见面彼此问讯慰劳后,退坐一边,问佛陀说:「瞿昙啊!究竟是什么因缘,以致有人命终后生于地狱中,乃至于天上呢?」余如前经所详述的经文一样。

当时,鞞罗磨婆罗门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一○三二、本经叙说佛陀为婆罗门、长者讲说自通之法,应修持七种圣戒,并成就四不坏净,则能究竟苦边。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在拘萨罗国的人间游行教化,就住在鞞纽多罗聚落北边的身恕林中。鞞纽多罗聚落的婆罗门、长者们听闻世尊住在聚落北边的身恕林中,知道后,就彼此相招引,一同前往身恕林,到世尊住处,见面相慰劳后,退坐一边。

当时,世尊告诉婆罗门、长者说:「我将为你们讲说自通之法。你们要仔细地听!好好地思考!怎样叫自通之法呢?就是圣弟子要如此修习:我这样想着││如果有人想杀害我的话,这是我所不喜欢的事;如果是我所不喜欢的事,别人当也会同我一样的不喜欢,那么我为何要去杀害他呢?有这样的觉悟后,就会受持不杀生戒,不乐于杀生,就如前面所说的一样。又我若不喜欢别人对我偷盗,别人也当不喜欢被偷盗,那么我为何要对别人偷盗呢?所以就会受持不偷盗戒,就如前面所说的一样。又我既然不喜欢别人侵犯我的妻子,别人也应不喜欢自己的妻子被人侵犯,那么我现在为何要侵犯别人的妻子呢?所以就会受持不邪淫戒,就如前面所说的一样。又我也不喜欢被别人欺骗,别人也是不愿被人欺骗,那么我为何要欺骗他呢?所以就会受持不妄语戒,就如前面所说的一样。又我也不喜欢别人离间我与亲友的关系,别人也是不愿被人如此离间,那么我现在为何要离间他与亲友的关系呢?所以就不会去行作两舌(挑拨离间)之事。我也不喜欢别人以粗暴的话加之于我,别人也是不喜欢这样,那么我为何要对他辱骂呢?所以对于他人就不会去恶口漫骂了,就如前面所说的一样。我也不喜欢别人讲说不合礼义、不正经的绮语,别人也是不喜欢听闻这样的话语,那么我为何要对他讲说绮语呢?所以就不会对于别人讲说绮语了,就如前面所说的一样。如此七种行作,就叫做圣戒。

又圣弟子如能成就对佛陀坚定不移的净信,成就对于法、僧坚定不移的净信,(成就圣戒),这样就叫做圣弟子成就了四种坚定不移的净信。自己能于现前观察而自记说:我地狱之缘已尽,畜生、饿鬼之缘已尽,一切恶道之缘都已尽,我已得到须陀洹果,不再堕于恶道中,决定正向于正觉,最多只在天上、人间各别七次往返受生,就能彻底地脱离生死的苦海了。」

当时,鞞纽多罗聚落的婆罗门、长者们听闻佛陀的说法,内心欢喜不已,就从座席起来离去。

第一○三二经注释:

1、自通之法: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对经文此处作「自利之法门」;巴利英译本此处作:A norm –method which brings profit to oneself. 与汉译相当。

一○三三、本经叙说相习近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祗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彼此相习近之法。你们要仔细地听!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们解说。怎样叫彼此相习近之法呢?就是杀生的人会和杀生的人相习近,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瞋恚、邪见的人,各自也都会随类而相习近,譬如不洁净的东西就会和不洁净的东西互相和合一样。同样地,杀生的人就会和杀生的人,……乃至邪见的人就会和邪见的人互相习近。就像这样,比丘啊!不杀生的人就会和不杀生的人相习近,……乃至有正见的人就会和有正见的人相习近,譬如洁净的东西就会和洁净的东西互相和合一样。由乳会生酪,由酪会生酥,由酥会生醍醐,而醍醐又会自相和合。同样地,不杀生的人就会和不杀生的人相习近,……乃至有正见的人就会和有正见的人相习近,这样就叫做比丘相习近之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一○三四、本经叙说十恶业是蛇行法,十善业是非蛇行法。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蛇行之法。你们要仔细地听!好好地思考!我将为你们解说。怎样叫蛇行之法呢?就是杀生的邪恶行为,手常血腥,……乃至造作十不善业行,就如前面淳陀经所详述的那样。当他造恶之时,就是有身的蛇行、口的蛇行、意的蛇行;他造作了如此身的蛇行、口的蛇行、意的蛇行后,就会在二种恶道中趋向任何一道││或地狱道、或畜生道。所谓蛇行的众生,就是指蛇、鼠、猫、狸等以腹伏行的众生,这样就叫做蛇行法。

怎样叫非蛇行法呢?就是不杀生,……乃至有正见,就如前面淳陀经所详述的十善业行那样,这样就叫做非蛇行法。身不造作蛇行、口不造作蛇行、意不造作蛇行,那么在二种善道中,就会受生于任何一道││或是天上、或是人间。这样就叫做非蛇行法。」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一○三五、本经叙说有三种恶因,必堕生地狱;三种善因,则受生于天上。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有恶业的因、恶心的因、恶见的因,造作这样恶因的众生身坏命终后,一定会堕生于地狱恶道中。譬如圆珠,丢到空中,落地后各处流转,不住于一处。同样地,有恶业的因、恶心的因、恶见的因,身坏命终后,一定会堕生地狱中,而无安住之处。

什么是恶业呢?就是杀生……乃至绮语,就如前面已详述过的一样,这就是恶业。什么是恶心呢?就是贪心、恚心,就如前面已详述过的一样,这就是恶心。什么是恶见呢?就是颠倒的邪见,就如前面已详述过的一样,这就是恶见。这些就叫做恶业的因、恶心的因、恶见的因,身坏命终之后,一定会堕生于地狱恶道中。

有善业的因、善心的因、善见的因,造作这样善因的众生身坏命终后,一定会受生于天上善道中。婆罗门啊!什么是善业呢?就是远离杀生、不乐于杀生,……乃至不绮语,这就是善业。什么是善心呢?就是不贪、不恚,这就是善心。什么是善见呢?就是有正见,不错乱颠倒,……乃至自己能知见不再有后世生死的果报了,这就是善见。这些就叫做善业的因、善心的因、善见的因,身坏命终之后,一定能受生于天上。譬如四方的摩尼珠,丢到空中,会随其堕处而安止;同样地,那三种善因,相应受生之处,也都能随处而安住。」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一○三六、本经叙说行十不善业,会堕生于地狱,若生人中,必得相应苦报;行十善业,则受生于天上,若生人中,必得相应善报。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

有一个时候,佛陀住在舍卫国的祇树给孤独园里。

那时,世尊告诉众比丘说:「如果人多习行杀生的话,就会堕生于地狱中;如生于人中,也会得到短寿的苦报。多习行不予而取的偷盗行为,就会堕生于地狱中;如生于人中,也会受到钱财多难的苦报。多习行邪淫,就会堕生于地狱中;如生于人中,所有妻室也会有被人企图侵犯的苦报。多习行妄语,就会堕生于地狱中;如生于人中,也会有常遭他人讥论的苦报。多习行挑拨离间的两舌,就会堕生于地狱中;如生于人中,也会有亲友乖离的苦报。多习行恶口漫骂,就会堕生于地狱中;如生于人中,也会有常闻恶声的苦报。多习行绮语,就会堕生于地狱中;如生于人中,也会有说话不守信用的苦报。多习行贪欲,就会堕生于地狱中;如生于人中,也会有增长贪欲的苦报。多习行瞋恚,就会堕生于地狱中;如生于人中,也会有增长瞋恚的苦报。多习行邪见,就会堕生于地狱中;如生于人中,也会有增长愚痴的苦报。

如果修习又多修习远离杀生的话,就会受生天上;如生于人中,也一定会得到长寿的善报。修习又多修习不偷盗,就会受生于天上;如生于人中,也会得到钱财不丧失的善报。修习又多修习不邪淫,就会受生于天上;如生于人中,也会得到妻室循良的善报。修习又多修习不妄语,就会受生于天上;如生于人中,也会得到不被人讥论的善报。修习又多修习不两舌,就会受生于天上;如生于人中,也会得到亲友和合、感情坚固的善报。修习又多修习不恶口,就会受生于天上;如生于人中,也会得到常闻妙音的善报。修习又多修习不绮语,就会受生于天上;如生于人中,就会得到说话信用的善报。修习又多修习不贪,就会受生于天上;如生于人中,也会得到不增爱欲的善报。修习又多修习不瞋恚,就会受生于天上;如生于人中,也会得到不增长瞋恚的善报。修习又多修习正见,就会受生于天上;如生于人中,也会得到不增愚痴的善报。」

佛陀说完这段经文后,众比丘听闻佛陀的说法,满心欢喜,都愿遵奉修行。

一○三七、本经叙说十恶业皆由贪、瞋、痴所生,十善业则由不贪、不瞋、不痴而生。

我听到这样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