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法华经全文网
入门须知 佛学常识 在家修行 佛与人生 佛化家庭
主页/ 佛学常识/ 文章正文

学佛答问:净土法门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四

导读:学佛答问:净土法门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四 学佛问答(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四) (共一集) 2005/8/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284-01 诸位同学,这个地方有网路...
学佛答问:净土法门法师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四

学佛问答(答香港参学同修之十四) (共一集) 2005/8/2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21-284-01

诸位同学,这个地方有网路学院的同学提的一些问题,这些问题有些问的很深,很不容易解答,我们一条一条的来读。

问:第一个,听师父讲,学佛的目标是要去掉贪瞋痴慢,破迷开悟。并贪佛法也是贪,但同时又提出学佛要求精进勇猛,请问如何理解精进勇猛与贪佛法之间的区别,如何正确理解精进与贪?

答:他这个问题问的很好,确实有深度。学佛的同学应该都知道菩萨修学的六个纲领,一般称为六波罗蜜,如果你明白这个纲领,这个问题就解答了。六个纲领是有次第的,要按照顺序来修学,不可以躐等。你看第一个要修布施,第二是持戒,你不能布施,持戒决定做不到;持戒做不到,忍辱一定做不到;不能忍,就决定做不到精进,所以它是有层次、有顺序的。去掉贪瞋痴慢是在第一个阶段,布施就是放下,就是舍弃,布施什么?最重要的是要把贪瞋痴慢给布施掉,你后面持戒、忍辱、精进、禅定、般若就一帆风顺。我们今天修菩萨道不能成功,就是不肯把贪瞋痴慢布施掉,关键在此地。这桩事情你搞清楚、搞明白了,你才能理解精进与贪欲。

你看我们因为贪瞋痴慢布施不掉,学佛也是贪心,烧香也贪图我要烧第一炷香,烧第二炷香就不甘心,这怎么行?学习法门,我要学最殊胜的法门,到底哪个法门最殊胜?很难讲,佛说「法门平等,无有高下」,哪个最殊胜?佛经上也常讲第一法门,最殊胜法门,那个不是法门有差别,第一殊胜是从哪里讲?从根机上讲的。适合於我修学,适合我的程度,适合我的根性,我修这个法门一定有效,一定成功,这个法门对我来讲是第一殊胜,对你未必是第一殊胜。佛在经上常常用比喻说,佛好像是个大夫,医王、大夫,这群众生都是病人,每个人害的病不一样。法门,八万四千法门就好像药方,对症了,你这个药服了你的病就好了,这对你是第一。如果不对症,这个药吃了恐怕病加重,甚至於要死,毒死了,那怎么能称殊胜?所以法门应机就叫殊胜,就叫第一,是从这上说的。不是从法上说的,法没有高下,法没有分别,这个道理一定要懂。

所以,首先要断烦恼,贪瞋痴慢是烦恼,不但学佛从这儿下手,儒家教人也从这下手。你看儒家教学,《大学》里面讲的「格物致知」,这是讲真正用功,从哪里下手?格物,然后再进入致知,再是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个顺序不能乱。什么叫格物?司马光说得好,我们印光大师也说得好,印光大师的说法是跟司马光相同的。物是五欲,就是欲望,你对物质享受的欲望;格是什么?格是革除,你要把物质欲望要把它革除掉,这就是断烦恼!然后你才能有智慧,才能做到致知;换句话说,你的智慧是因为你的烦恼把它障碍住了,烦恼去掉,智慧就现前,这致知。

真正智慧现前,你的意就诚了,意诚之后,你的心就正了,你看看儒家讲这套功夫,也从断烦恼下手。佛法更讲的清楚,破烦恼障,然后破所知障;破烦恼障成就你的德行,破所知障成就你的智慧。世出世法在方法上讲没有差别,我们要能够懂得。所以智慧跟精进不一样,精进里头决定不带烦恼,我们今天讲精进,勇猛精进里面带著有烦恼。为什么勇猛精进?我有目的,我有企图,我有好处,如果什么好处都没有就不干了。你从这上你就懂得,世间里头哪有精进?都是附带名闻利养在里头他才肯干;什么都没有,你还拼命努力干,那是精进。你所作所为真的是牺牲奉献,是为利益众生,为成就自己真实智慧,成就自己德行,这是精进。绝对没有名利在里面,决定没有企图在里头,区别在这个地方。

问:第二,他附带著有两个问题,他说学生听了《认识佛教》之后有几个问题。第一,为什么说能觉的智慧无边?

答:能觉就是感觉,譬如眼能见,耳能听,舌能尝,身能触,意能知,这个没有边际,这是本能。见闻觉知没有边际,遍法界虚空界,这是你的本能。在不在?当然在,哪个人没有,连动物都有,见闻觉知。我们现在见闻觉知好像这个能力很有限,并不是想像那么样的广大,那是你的见闻觉知里面掺杂著有东西在里头,变质了。掺杂著什么?掺杂著烦恼在里面。一般经教里面,你见闻觉知里头有见思烦恼、有尘沙烦恼、有无明烦恼,所以变成不觉、不知了。那你的知觉就产生了错误,产生了偏差,不是正知正觉,这个要知道。

实在讲,这个产生错误的知觉范围多大?还是遍虚空法界,这个就很奇妙了,这个要用现代的科学能解释。现代的科学家讲波,科学确实讲到最进步的东西都讲到波,波动,现在讲波动的世界。波里面一般代表的都是用光波、用电磁波,速度快,一秒钟三十万公里。现在科学家也逐渐的讲到念头,起心动念它有波,这个波比电磁波的速度大得太多了,要跟电磁波比,那真叫小巫见大巫。电磁波一秒钟有三十万公里,思想波一秒钟就周遍法界,无量无边。所以你动个善念,你不要以为这个善念好像没有什么大关系,这个善念周遍法界。念一动就周遍,哪里是光能够相比,不能相比。动个恶念,恶念周遍法界。所以科学的进步,对於佛法里面一些道理,确实帮助我们理解。周遍法界,这是什么?这是本能,这是自性,所以确实是没有边际的。智慧是我们本有的,只要不夹杂妄想分别执著,纯智慧,不是从外头来的。

问:第二个问题,为什么佛在经典当中说,无量无边的智慧是我们自己的本能?《认识佛教》中说,我们本能的知觉与知觉的对象,就是宇宙人生万事万物,它是一不是二。但是佛告诉我们,能知能觉跟所知所觉是一不是二,佛法里面常讲一真法界就是这一桩事。他说这句话不懂,请师父开示。

答:这句话确实你是不懂,因为你要懂得,就是佛门讲你开悟了,懂得就开悟了。我要跟你讲,你懂不懂?还是不懂;我要一讲你就开悟了,那还得了,佛菩萨都做不到。所以宗门,禅宗的教学,提出一个问题,不讲,不答覆你,让你自己去悟,你还有开悟的一天。你有这个问题,你不要求答案,这叫疑情,小疑有小悟,大疑有大悟,没有疑情不会开悟。如果跟你讲清楚、讲明白了,把你的悟门堵塞了,你永远不会开悟。一悟一切悟,所以宗门的方法跟教下不一样,教下讲,讲不是把悟门堵死了吗?确实,堵死,但满足你的现实,你现在很满足,往后不能满足,还是要你自己去悟去。所以,教下是说出来,宗门是不说,各有各的方法,各有各的好处。

像我们中下根性的人,不是上根的人,禅宗那种我们是一点利益都没有,我们到一辈子也不会开悟,所以还得要说出来,中下根还是要说出来。现在的科学对我们的帮助太大了,常常听到美国太空总署的这些科技报告,他们最新发现的,譬如最近有三桩事情,与佛经上讲的有关联。第一个就是说时间跟空间不是真的,科学家现在研究知道,但是我相信他们一定是从数学里面明了的,事实上做不到。空间跟时间在某种状况之下等於零,空间等於零,就是没有距离;时间等於零,就是没有先后,就是没有过去、没有未来,时间等於零。空间等於零,空间没有了,距离没有了,美国在哪里?美国就在此地;极乐世界在哪?极乐世界就在此地,没有距离。科学家知道有这种事实,但是不知道怎么样突破。这个说法是前几年,大概三、四年前这个报告才提出来,这个跟佛法讲的相应。华藏世界确实没有距离,没有时空,这是很不可思议的境界。

第二个发现,物质到底从哪儿来的?科学家发现「无中生有」,确实从无中发现的。物质存在的时间很短,总是亿万分之一秒,我们今天所看到这个物质的世界,是这种物质的相续相,不是它的真相,是相续相。就像我们看电影的画面一样,电影的道理我们比较容易懂,它就是幻灯片,一张一张换得太快了,我们觉得是真的。科学家知道,现在宇宙之间的物质现象就像幻灯片一样,它根本就不存在,是个幻象。所以科学家讲物质是个波动现象,这个话说的有道理,波动的幻象,它速度太快了。

我们今天看电影,电影放映机换那个片子,一秒钟二十四张。我们以前玩过这个玩意,所以很清楚,印象很深刻,二十四张一秒钟。佛在《仁王经》里面告诉我们,他用比喻说,他说一弹指有六十刹那,就是一弹指的六十分之一叫一刹那,一刹那有九百生灭,就是物质现象波动已经有九百次。我们弹指,像我这个弹法,弹的快的时候一秒钟可以弹四次,四乘六十,再乘九百,刚刚好两个十万八千,就是二十一万六千次。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你怎么知道它是假的?电影一秒钟二十四次生灭,就已经把你骗到了,你就觉得那很逼真,他笑你也笑,他哭你也哭,就已经把你骗到了。现在一秒钟二十一万六千次的生灭,你怎么能知道它是假的?

实际上,整个宇宙的现象就跟幻灯现象一样,丝毫不差。可是佛在《仁王经》上这种讲法,我讲过,讲过很多次,是佛的方便说,不是真实说。真实说,那个速度太快,快到我们没有法子想像,总是亿万分之一秒,绝对不是二十一万六千次,不是,亿万分之一秒。我在《华严经》上讲过好几次,因为正好遇到这种经文。这是第二个发现,根本没有物质存在,跟《般若经》上讲的完全相应。《般若经》讲这个世界是什么?「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第三桩事情,科学家发现的,这个宇宙是怎么来的?现在科学家都相信爆炸,因为在望远镜里面观察,宇宙呈现膨胀的现象,膨胀一定是爆炸,爆炸才会膨胀。爆炸要有个点,那个点是什么?科学家把它计算出来,那个点很小,小到我们也没有法子想像。他说一根头发,把头发切断,切断的头发有个平面,譬如我们把这个放大一点,把这个算是我们一根头发的平面,切断的平面。平面有个直径,这个直径上可以排多少个宇宙原点?一百万后面有三个亿,一百万亿亿亿个原点,那个原点爆炸出来就是宇宙。当然这也是相续相,原点不断的在爆炸,所以你看的这个宇宙就是这样。哪天不爆炸,就没有了,宇宙就没有了,它是个相续相,跟佛法讲的是一样。

佛法讲大小不二,没有大小,那个原点不大,宇宙不小,是一不是二。我们就想到现在科技发明的电晶体,你看你们电脑用小小晶片里面可以储藏一部《大藏经》,一部《大藏经》就在一个晶片上。科学技术差远了,人家那么一点,是整个宇宙在里头!你现在这么大一片,里头才一部《大藏经》,算什么?人家你看,一根头发的切面的直径里面就放一百万亿亿亿个原点,那一个原点跟宇宙一样大,就是宇宙。所以科学技术慢慢来,还差很远!这是太空总署发布的三个发现,近代的三个发现,跟佛经上讲的无二无别。

释迦牟尼佛在三千年前,并没有科学仪器,也没有什么高深的数学,他老人家就把这个事情讲的这么清楚,讲的这么明白。这是佛家讲的一真法界,就是讲的能知所知是一不是二。能现所现,能变所变,这《华严经》上讲的,这个宇宙「唯心所现,唯识所变」,能所是一不是二。所以今天哲学里面,讲一元,讲二元,佛讲不是一元,也不是二元。所以欧阳竟无讲得很好,佛教不是哲学,佛法就是佛法,不能说它是科学,也不能说它是哲学,佛法就是佛法。这欧阳竟无所说的,说的都很有道理。

佛法里面,宇宙是一体的,心物是一体的,这个在法相唯识里面讲的。心是见分,物是相分,心跟物同源,都是自证分变现出来;自证分就是我们今天讲的法性,讲的真如、自性。这个说法说得很圆满,佛说了之后要我们去证,亲证,怎样亲证?你能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你就见到了。而且在大乘教里头,佛还跟我们说了一个标准,到什么样的标准你才亲自见到?到八地,八地菩萨妄想断的大概差不多了,宇宙这种现象亲自见到,你才能亲自证得。如果你还是有妄想分别执著,你见不到这个事实真相,你完全看到的是现相见,没有看到它的理体,没有看到事实真相。你看的就是像电视、电影银幕上的画面,你不知道它是怎么回事情,这是说的很好的。

问:第三个问题,为什么说孝道是大圆满的大根大本?

答:实在讲,性德永远说不尽,永远体会不尽。所以在菩萨道,从初发心就来学,要学到成佛,需要多长的时间?佛经上讲的是无量劫,不是短时间。为什么要这么长的时间?你的烦恼习气慢慢淘汰掉,需要这么长的时间,所以时间不是真的,这说得很好。大乘教里头讲「念劫圆融」,你在迷的时候,一念就是无量劫,觉悟的时候,无量劫就变成一念,总在觉迷不同。为什么不觉?你的妄想分别执著放不下,你就要学无量劫;哪一天把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原来就在眼前!总要亲证,亲证之后你才晓得一即一切,一切即一。

我们提倡「孝」这个字,这个字方便,从这一个字体会容易入门。孝是什么意思?你们看看中国的文字,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中国人造字有六个原则,称为六书,六个原则。这个字是六个原则当中的一个,叫会意,你看这个符号,你体会这个意思。上面是个「老」,下面是个「子」,老代表上一代,子是下一代,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不是二,就叫做孝。上一代跟下一代变成二,就不孝,孝就没有了,现代人讲有代沟,有代沟孝就没有了,所以它是一体。上一代还有上一代,下一代还有下一代,所以这个字代表什么?代表宇宙是一体,我们佛法讲「竖穷三际,横遍十方」。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是自性,是宇宙,自性是从体上讲,宇宙是从现象上讲,本体跟现象是一不是二,所以三际跟十方是一不是二。你看这个字的意思多圆满?这是符号,你从这个符号上去看。

尽孝就是自性性德的圆满流露。但是你要晓得,孝这个字里头包含著自性的万德万能,那才叫孝。如果我们从事相上来讲,举个例子来说,五伦、八德统统包在里头,少一个,你的孝道不圆满。我们讲佛法,讲菩提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五个是一,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任何一条都具足五条。譬如讲真诚,真诚里头有清净、有平等、有正觉、有慈悲,少一个,真诚就有欠缺,就不圆满了;讲慈悲,慈悲里头一定有真诚,一定有清净、平等、正觉。举任何一个例子统统包括,这叫圆满,少一个就有欠缺了。

所以圆满的性德,看用在哪方面,譬如在五伦里面,用在父子,就叫做「亲」,用在君臣,就叫做「义」,实际上都是这一个「孝」字。用在夫妇,称为「别」;用在兄弟,称「有序」,长幼有序;用在朋友,称「信」。名词随便改,根是一个,用这一个「孝」全都包括了。我们再讲八德,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仁爱和平,统统在这个字里面,看用在哪方面,我们用哪个字来表示它,实际上就这一个字。这是说到孝道是大圆满的大根大本,我们从这个字上去做去。

问:下面一个问题,为什么孝慈一定要依在理智的基础上,这才能得到真正的受用,得正面的好处。不是说自性本具足,为何还要这般要求?

答:这般要求是对迷而不觉众生所说的,如果他已经觉悟了,这要求就没有了。那么对哪些人?在佛法里面讲阿罗汉以上,这个要求都不讲了。你看阿罗汉称为正觉,菩萨称为正等正觉,佛称为无上正等正觉,所以佛对他们的教学跟对我们完全不一样。我们是教幼稚园,教小学、教幼稚园,跟他们的教学方式统统不一样,这个我们要懂得,从这个地方教学是有必要的。

世间,这里头必要的理由我们要懂,性德里面最明显的,很容易觉察到的,就是慈悲,所以佛常常用这个做代表。什么是佛?「慈悲为本,方便是门」,这八个字把佛教就讲尽了。慈悲是什么?慈悲就是现在人所讲的「爱」。那佛为什么不讲爱,要讲慈悲?慈悲是理智的,是正面的;世间人讲爱,爱里头有情,是负面的,所以换个名词讲,讲慈悲,不讲爱,实际上我们要懂得。很多宗教里面都讲爱,你看基督教、天主教他们依的《圣经》,《新旧约》里面都讲神爱世人,上帝爱世人,它的爱就跟我们佛门讲慈悲是一个意思,它是理智的,不是感情的,它是正面的,它不带负面的。这个道理一定要懂得。明白这个道理,你就晓得为什么还要这样要求?对我们迷失自性的人一定要这样教法,就是不能够没有理性。佛法是建立在智慧的基础上,不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础上,感情是很靠不住的,我们一般人讲虚情假意。

所以人跟人往来不要太认真,为什么?假的,不是真的。他说我爱你,我对你好,爱你结婚了,过不了三天闹离婚了,何必认真?他说我恨你,也不要认真,都是假的,过两天又好了。什么人才是真的?阿罗汉以上是真的,永远不会变的。为什么?他觉悟了,他不迷了。所以在迷的人全是假的。你不能说他是说假话,他说话的时候是真的,过两天他心变了,所以他说也变了,全变了,都靠不住。我们一定要了解众生的根性,你才认识人,你才能跟他们相处,才能处得很好。就是样样都不要当真,笑笑,一笑了之就算了,跟哪个人都能处得好,懂得他们在迷,他没有觉悟。如果我们自己还跟他计较,那就晓得我们也迷了;不跟他计较,就晓得我们觉悟了,我跟他不一样。

问:下面一个问题,何谓圆满?

答:我想这个不必解释了,这说的太多了。简单的讲,圆满就是没有欠缺,有欠缺就不圆满。

问:第四个问题,这个很重要,他说我不太相信自己有自性,也体会不到自性,请师父开示。

答:这个读《楞严经》,《楞严经》上有,好像波斯匿王在释迦牟尼佛面前也没有觉得有自性,你看释迦牟尼佛怎么样开导他,让他自己恍然大悟,原来自己真有。自性是什么?自是自然的,不是学来的,就是你自己本有的,不是学来的,不是别人给你的。是什么东西?眼能见,耳能听,鼻能嗅,舌能尝,身能触,意能知,你说你有没有?你有就行了,有就证明了,你就体会到了。这就是自性,这里头不加妄想分别执著,就叫自性。加上妄想分别执著,还是自性,那个自性里头出了问题,那就变成凡夫,出了问题了。

问:底下一个问题,问到说师父在早餐开示中讲到,黄念祖老居士往生前是因为跌了一跤落下病根,道安法师也是因为夜里跌倒在洗手间,冻了一夜后得了病。并说看到这些现象要想到佛菩萨的加持,弟子愚昧,不能理解。佛菩萨加持,为什么这两位高僧大德往生前还现出这样的事?

请师父开示。

答:你这后头一句话已经解答掉了。两位高僧大德往生前还现出这个样子,给我们看的!让我们了解学佛不是一帆风顺,挫折、折磨是免不了的。为什么?这个都与多生多劫的业障有关系,佛菩萨的示现,重罪轻报,我们就明白了。完全把业障消除不是不可能,少数,大多数的人业障是消了,没有消干净,所以总有些小毛病,总是免不了,那你就要认真努力比他更精进。看到了这些高僧大德走的时候还有这个业障,我要希望走的时候没有业障,能不能做到?能!你们从中国大陆来,哈尔滨的极乐寺,修无法师走没有业障,谛闲老和尚那个徒弟锅漏匠走没有业障,修来的!所以诸佛菩萨做种种示现,我们要会看,要能体会,要会学,要舍得干干净净,业障就没有了。

问:底下一个问题,他说学生的孩子今年九岁,从小就教他背诵唐诗。五岁后曾跟一位出家师父断断续续的到多国寺院小住,历时两年。从那个时候起开始背诵经典,至今已背诵了《无量寿经》、《金刚经》、《弟子规》、《千字文》、《论语》等十余种儒佛经典。现在父母身边读小学,各方面表现优於同年人(年龄相同的人),我深知这是得力於从小背经,因此不敢令其间断背书,现在背《楞严经》。师父劝我们一门深入,五年专诵一部经,对於孩子的教育,该教他专诵一部经,还是继续教他背完一部经接著又背另外一部经?

答:小朋友的教学,根是在德行,换句话说,你背诵的《弟子规》做到了没有?这点很重要,绝不是东西背得多,背得多做不到,没用处。也就是说,他的贪瞋痴有没有背掉?妄想分别执著有没有降低?那叫真功夫,真的收获。如果没有,以后就会有问题了,尤其是一开头就背唐诗。康熙皇帝大家都知道,很了不起的人,康熙皇帝教他的子孙,二十岁之前决定不能学文学。为什么?文学里头有感情,容易走向邪思,所以他规定他的子孙,二十岁之前读什么东西?读经、读史,文艺方面东西一概不可以;诗词歌赋二十岁之后,二十岁之前扎根,在德行上扎根。经典是德行、是学问,史是见识,从这上扎根,这个教育就是成功的教育,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

中国传统教学的特色就是在家庭,这是全世界其他国家民族没有的。可以说这种教学在中国推行了五千年,到民国初年才疏忽,渐渐不重视了,在民国二十几年之后真的断掉了。中国教育特色从什么时候教起?小孩出生,他眼睛张开他会看了,他会听了,从这时候教起。所以《弟子规》不是小孩做的,是大人做的,大人一举一动让小孩看,让小孩听,他慢慢就学会了。所以,中国有一句谚语说,「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生」,凭什么?凭家教。

你看他眼睛张开,会看、会听,他也不懂事,他也不会说话,那个印象就已经印到他阿赖耶识里去了。他所看到的、所听到的、所接触到的,全是正面的,没有负面的,这个人的德行从根就扎稳了。三岁的时候就很可观,就知道他到八十岁都不会变,你说那个根多坚固。接触这个社会他不会被染污,现在人讲的术语叫免疫力,他的免疫力就是从小的时候给他种下去的。这是中国教育的特色,在外国其他民族上没有听说过的。所以中国教育是家教,根是家教。

七岁上学,上学是家教的延续,所以七岁才开始读书,读的都是经史。没有说私塾里面开始的时候,儿童时候就读这些诗词歌赋,没有。诗词歌赋一定是,在从前我们一般私塾大概都是十五、六岁以上,他前面底子有了,才学这个东西。康熙要求的标准高,二十岁,正确,不让你有邪思。社会教育是广学多闻,宗教教育达到究竟圆满,让你彻底了解宇宙人生真相。这四个教育是一体,根是在家庭。

所以今天我们感觉到困难,难在哪里?家庭教育没有,根没有了,这是很值得我们忧虑的。如果我们不能够觉知,不能了解这个问题,不能再从这上面下手,中国传统文化继承就有大问题,很可能像其他的族群里头的古文化,会随著历史消灭掉,消失掉了。四大文明古国只剩了中国,中国如果把这个根拔掉之后,我们相信,五十年之后它也变成历史了,这很可能。所以这个我们一定要晓得,一定要非常认真努力来挽救传统文化的根,首先就是从自己做起,好好教下一代。所以我们今天《弟子规》的教学,我们要求的是学生、家长、老师一起来学。学生需要学,家长跟老师没有学过,没有办法教学生,现在只有统统男女老少、各行各业,大家一起来才有救。除这个办法之外,想不出第二个方法能够挽救这个劫运。

所以,我们一定要懂得,要明了,然后你就知道怎样去教小朋友。教小朋友先把自己教好,自己要不教好,你教他《弟子规》,他说你没有做到,你为什么教我?他不服气,你自己也不好意思。所以自己一定先做到,然后他就服了,这样才能把他真正带起来。好,现在时间到了,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