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说三才合和养生
——读《阴符经》及其注心得
能将天地人三才因缘和合而性命双修、养生延年说得最为透彻、最为精辟的是《轩辕黄帝阴符经》(简称《阴符经》)。
唐初李荃注释《阴符经》时说:“阴者暗也,符者合也。天机暗合于行事之机,故称阴符。” 唐初张果(老)也认为:性惟深微而能照,斯谓之“阴”;夫惟变通而能契,斯谓之“符”,照之以心,契之以机,而“阴符”之义尽矣。
《阴符经》虽然只有四百余字,但其言深意远,可谓参透天人玄机。其中治国、治兵等谋略在历史上都曾发生过积极的作用,养生之道对我国中医理论的发展也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很多历史上的高人,如伊尹、姜尚、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刘伯温等都对《阴符经》做过注释。其他诸子百家的注本已逾数百种,研读者并因之成就伟业者更是不计其数。其中鬼谷子是注释比较早的,他还由此衍生出《本经阴符七术》,他也因此成为纵横家的鼻祖。他教导出孙膑、庞涓等成为名扬中外的军事家和苏秦、张仪等成为名留青史的外交家。如《东周列国志》中说苏秦,当年辞别鬼谷子下山,尽破家财,制衣治车马仆从,遨游列国。然而数年,未有所遇。钱财尽,只得回家。回家后,妻不下机,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绝望之余,想起鬼谷子临别赠言:“若游说失意,只须熟玩《阴符》一书,自有进益。”于是苏秦乃闭门探讨,务穷其趣,昼夜不息。夜深困顿欲睡,则头悬梁锥刺股,血流满足。如此一年,研读《阴符经》有悟,乃将列国形势,细细揣摩,天下之势,尽在掌中。后又出游列国,成功于燕、赵。随之又将六国合纵,掌六国帅印,共同抗秦,建立不朽功绩。又如正在北京、上海电视台热播的电视剧《芈月传》中的张仪,其智慧与外交才能已充分展现。并帮助秦国破坏合纵,实行连横,为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研读《阴符经》并著有《阴符发秘》的清代张清夜认为:《阴符经》是三教百家经书文字之鼻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源头,是一部居庙堂之高可以治国治兵、处江湖之远可以养生的好书。鬼谷子不但在治国安邦、治军方略等方面有很高的建树,而且在养生方面,无论是系统性,还是实用性,都不在老子庄子之下。如世传楚人茅蒙,拜鬼谷子为师,受长生术,入华山,静斋绝尘,修道合药,后得道驾云而去。还有司马季主得鬼谷子真传,成为道家易的代表人物,也得道成仙而去。此虽有些神化,但也可从中映射出他的养生术之神妙。他对“盗、贼”二字的理解,恰如张清夜说的《阴符经》四百多字中的关键字有两个:盗、贼。也正因为如此, “盗”“贼”二字才进入养生者的视野。
“盗” 在这里指盗取、摄取、利用等;“贼”在古代解释为残害、伤害,指破坏力。《阴符经》说:“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前人对五贼解释很多,如(姜)太公对五贼的批注为“为贼命,贼物,贼时,贼功,贼神。黃帝得贼命之机,白日上升。殷周得贼神之验,以小灭大。管仲得贼时之信,九合诸侯。范蠡得贼物之急,而霸南越。张良得贼功之恩,而败強楚。有些注家认为“五贼”是指“金木水火土”五行。也有人认为是身体的口、眼、耳、鼻、舌五官,身体器官变化与自然变化息息相关,虽说法不一,但都说明事物内部存在着矛盾规律,如果人掌握这些矛盾规律,顺应这些客观规律办事,就能得到事半功倍,得到万物昌盛。
五行的生与克关系同时存在,保持一种动态的平衡,并在暗中,不知不觉,故曰五贼。若五行中的某一行的能量强弱发生变化,则会打乱这种平衡,则生疾患。如五脏中心为火、肝为木、脾为土、肺为金、肾为水,若木的能量大于金,金非但不能克木,还会被木反克而受伤,如此类推。人心能发现体察五贼生杀之机,故谓“五贼在心”。但五贼生杀之机是被天也就是自然规律所掌控,故谓“施行于天”。也就是人能发现和利用自然规律,但不能创造改变自然规律,只有顺之则昌而逆之者亡。五行顺,则身心安泰,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百业兴盛。五行逆,则疾病发生,四时乖逆,旱涝不均,灾害并起。五色、五音、五谷、五味之类,善用者,以适量恬淡为上,如此则能目明肠清,心性调和,身体健康。不善用者,以浓厚利欲为快,不但无益,反致耗伤肠胃,昏乱迷性,疾病发生,早衰早死。故老子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但多者令人受伤。如果不能看清楚这些欲望,相反“认贼作子”——以为人生匆匆,视被感观欲望奴役而为正常,以满足欲望为人生目标,就会损伤生命,不得安康,难登寿域。如何应用《阴符经》中的“盗”“贼”来养生呢?其实只有一句话:即遵循自然之道,归根到底只是一个词“天人合发”。
如五行中木对肝对目、火对心对舌、土对脾对口、金对肺对鼻、水对肾对耳。自然的五行变化同身体的变化是密切联系的,木火炽燃必由水降,肾水降心火,心火温肾水,以达身体平衡;身体不平衡,往往忧之伤脾、气之伤肝,怒之伤肾,大喜大怒伤志。所以《阴符经》讲到人应该合乎自然五行规律,要修炼,要精通动静与伏藏之术,才能真正“天人合发”。懂得五行相生相克的自然变化规律和自身正邪变化规律的人,才能不断加强自己的道德修炼和性命双修,才能称得上是圣人。
《阴符经》又说:“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乃安。”即天地万物与人合称三才。天地被万物盗取而生造化,万物被人盗取而繁衍不息。而人又最容易被欲望控制,而沉沦于声色犬马,为外物所役,殉身丧命,反而被万物所盗取。这就是天地人三才之间的生态关系:天地人万物既相互戕贼,又相互协调。那么,养生就只能是两个方面的工夫:其一,躲不开“万物,人之盗”的规律,只有盗取天地、万物的造化,才能截取生机,生而为人;其二,也逃脱不开“人,万物之盗”的宿命,身死道消,终归是被天地万物盗取的结果。
如天地生成万物,树苗生于大地之上,又得天上的雨水滋润,阳光温煦才能长成大树;而树在天地间不知不觉由小到大,由壮而衰,这是天地盗万物。人因贪恋美食、美色、权利、名位而自伤其身,以至衰病早死,这是万物盗人。人生在天地之间,得五谷、五味以养其体,得财货以富其家,得五色、五声以悦其耳目,这是人盗万物。天地、万物与人三者又相互为盗,相互资用,这种盗用若是协调平衡,三者才能长久安泰。现代社会,人类物欲空前膨胀,疯狂开发自然资源,已引起严重的生态失衡问题。如绿化减少、土地沙漠化,沙尘暴、地震、泥石流、空气污染、水源污染等频频发生,人类的生存环境面临空前危机,这就是人与万物之盗不相适宜,终会自尝苦果。
“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躬,小人得之轻命。”此句按唐代李筌的解释:“阴阳消长,物极必反,是大道运化的自然规律,常人只知事物已形成的现象,而不知形成事物之机早隐含在事物的反面,并在暗处向反面转化,因其微妙难晓,故谓盗机。仁人君子明此之机,能洞察幽微,预知事物发展结果,因而能未雨绸缪,暗设机谋,可处事治家,兴邦治国,更可保固身命。小人明之此机,以求生之厚,妄贪世味,姿情纵欲,滥用权谋,胡作非为,乃至轻生玩命。”
鬼谷子养生学说是中国最早的养生理论之一,其养生理论概括起来主要有六个方面。
一是格心驱妄养生。
鬼谷子的《本经阴符七术》认为:由于欲望不能都得以实现,所以需要养志以通达。心志是欲望的使者,欲望多,心神就会散漫;心神散漫,志气就会消沉;志气消沉,思想就不痛快。所以心气如能有所抑制,欲望就不会过多;欲望不过多,意志就不会消沉;意志不消沉,心情就会痛快。思想通了,气也就顺了,于是闷气也不会产生。为此,在内要以培养五气为主,对外要以谅解宽容他人为要,这样就会心情舒畅,安分守己。
《六祖坛经》是禅宗最主要的经典之一,是汉传佛教中唯一被尊为“经”的祖师惠能著述,是“汉传佛教本土化的巅峰之作”,是“直指人心,见性成佛”的心地法门。《坛经》从不同的契入点,引导人们将目光转向内心,转向与人生死相随但又始终面目模糊的内心,目的都是帮助人们了解自己的本心真心。了解本心真心的目的是为了体认自己的本心真心;了解妄心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妄心。也即是“格心”——正其不正之心以归于正之谓也;“三昧”——静其不静之心以归于静之谓也。
如果心气得不到修养与纠正,心志就不会坚定;心志不坚定,情绪就不会愉悦,思虑就不会通达,志意就不会踏实,志意不踏实,应对就不会周到;应对不周到,内心就不会空灵,那就等于丧失了一个人的灵魂。一个人如果失去了灵魂,就会陷入迷惘。所以格心静心养志的目的就在于安定自己,解脱自己。
《阴符经》曰:“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这里的“机”为机关枢纽,为核心环节,为人心灵魂。即是说上帝创造宇宙自然的同时也创造了其运行的规律,即天道,人遵循天道即得安定,否则就会发生悖乱、灾祸。人体经络之气的子午流注顺乱,也关乎人的生老病死。人性即是天性,人们的心常常是自然而然,却又不知其所以然,比如人认识到自然规律中往往受到风寒要感冒,受到炎热要中暑,但是没有认识的东西还很多,这就叫做“机”。天之所以能够动,地之所以静,这也是“机”在起作用。这种“机”表现在人身上就是生命长短,身体好坏,人格高低,事业成败等等诸多方面。 “立天之道”就是要用天地自然规律来端正人性,以天理定人性,真正达到性命双修。
冲虚子在注《阴符经》时曰:愚昧之人总以为懂天地之规而能安其居,富其家,便觉得智慧非常,却不知妄作招凶,外物累人之理。圣人则不然,因知物欲伤人,故挫其锐,解其纷,和其光,同其尘,依时修身,除妄归真,终能与万物玄同矣!玄同则精和,精和曰常,见常曰明,守柔曰强,用其光,复归其明,毋遗身殃,是谓袭常;知此理,方为真聪明矣!
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人内心的欲望,是由于物欲的刺激而产生的,人一旦沉溺于物欲,就会被物欲所葬送。人引起对事物的欲望的奥秘关键在于眼睛。人的心生心死也在于对事物的追求和舍弃而引起,一个人的事业成败的奥秘也在于你一双慧眼。古人把接触正面的事物叫阳,接触过多反面的事物叫阴,人的阴阳不平衡就会心力衰老而死亡。人接触事物的第一信号是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所以说一个人的眼睛对人的生死奥秘起到了重要作用。《阴符经》就提出了“生死之心在于物,成败之机见于目”的道理,一个人的心念起灭也是对物欲的追求多少而决定,而一个人的事业得失成败奥秘在于你的一双眼睛。
二是动静乐宜养生。
人们都知道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生命在于运动。运动最好的方式是行走,如果行走中保持身心放松入静,那就是动静气功。《本经阴符七术》认为:人心都需要安静,思虑都希望深远,心安静则精神爽。安静五脏,和通六腑,思绪不为外界所动,这样才能内视、反听、定志,任思绪驰骋往来。《阴符经》还认为“人体内若出现五行相克,就能使神智颠倒,人若能顺应自然而同时发生五行相生,就能使万物稳定下来。”也即冲虚子所说的:“反也者,道之动也”。《阴符经》又曰:“至乐性馀,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气。”即“至乐之本在于知足,至静之本在于无私。上天因无恩而至私,故能大恩而至公(即施惠于万物)。统摄的法式在于调和其气。” 又如冲虚子曰:世人喜占有而不知满足,欲壑难填,故常痛苦而不乐也;好妄为而不知博施,为所欲为,故常心荡而不静也。若欲归于至乐、至静之境,则需调和其气也。一个快乐到极点的人的性情肯定是放荡有余,缺乏紧迫感,一个守静至极的人的性情一定是清静寡欲、廉明正直的。人需要乐观精神,但不能狂欢放荡,骄奢淫逸;人需要冷静头脑,神清智明,但不允许过于沉静乃至于消极消沉。常人以为吃佳肴,穿美服,阅美色,闻好音,追求感官享乐,富贵安逸,是为至乐,但这些会使人陷入愚昧,远离真道。而清心寡欲能使人廉洁明辨,容易认识真道。故老子曰:“致虚极,守静笃。”“清静为天下正。”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人通过生命繁衍,一代一代的发展,如野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大地在冬天的休眠中,带入来年春天的勃勃生机。人没有夜晚的休息,细胞没有死亡和成长过程,就没有来日的精力旺盛。所以,动静乐关键在于适度、适宜,不可过度;过度则走向它的反面,也即过犹不及。
三是万步周天养生
鬼谷子养生主张“静和养气”,忌讳“欲多心散”;主张“心欲安静”,忌讳“精神不专”。主张“目不视非,耳不听邪”,提出一套“以精化气,以气化神,以神化虚;三华聚顶”的修气之法。即借意念、动作来引导精神与身体,通过运动运气,使气经丹田、会阴、尾闾、夹脊、玉枕、泥丸、印堂、膻中,再返回下丹田,即通小周天,进而通奇经八脉、十二正经,即通大周天,以达到颐养精气神之目的。又提出制欲法:即要想取得难得之资、盖世之功,必须困身承志、倍味甘辛,以达其志;欲达其志,必须制欲,破除财色二念,用心修行,意与神会,蓄精储锐,心灵专一,温柔宽忍,爱世救人,不囿世俗,则能随遇而安,入世导化,反朴归真,即可成为健康长寿者。
如果每天保持行走一万步,并在行万步过程中眼观鼻、鼻观心,意守下丹田,久而久之就能打通小周天和大周天。这正如《阴符经》中说的:“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返昼夜,用师万倍。”即:“眼盲者耳聪,耳聋者眼明。因此,如果能闭塞其一(或眼或耳),就会增强十倍之功效;如果能每天闭塞其耳、目、口(勿听、勿视、勿言),如禅定、胎息、三昧,就会增强万倍之养生功效。”
四是以仿生而养生。
鬼谷子在《本经阴符七术》中提出了一套养生方法。其中有“盛神法五龙”、“养志法灵龟”、“实意法鸷鸟”、转圆法猛兽”、“损兑法灵蓍”等仿生术,即类似 “五禽戏”的仿生保健方法。例如,要使精神旺盛充沛,必须效法五龙,龙马精神是五脏精气的统帅,九窍(眼耳鼻各二窍加上口、尿道、肛门)是精气进出的门户,养气便可使志向、思想、精神、道德等获得和谐,身体安泰,永不衰败;要使志向、思想、精神、道德达到和谐,又要效法灵龟,要使自己像“灵龟”一样心志清静安定,自己静定了,志向意愿便会充实坚定,威势就不会分散,因为太多的欲望放在心里考虑,会使心分散,志向衰弱,思想就不会充实,就会伤害身心;要使自己的思想充实,又必须效法螣蛇,如螣蛇一样的专一而又灵动,心专一灵动,头脑便达到毫无杂念的空灵境界,谋划才能深远周详,养生或谋事才能发挥应有的威势与效益;要充分发挥威势和效益,还要效法伏在地上准备出击的熊;要利用威势采取行动,又要效法鸷鸟,观察形势,抓住时机并随机应变,蓄积五脏精气。也即养生要又鸿鹄之志,要像鸿鹄一样志在高远,像鸿雁一样守时守信,不畏饥寒困苦,凌空运转;要想圆通运转,就要效法猛兽,用变化圆通的观点来明察是非、思考问题、阐明道理、恰当处理,才能不被杂念所干扰;要减损杂念干扰,又需要效法灵蓍。只有善于减损杂念而心神专一的人,养生才会像掘堤放水一样顺势而下,健身才能水到渠成。
效法灵龟也是安心定神之法,即通过正神镇摄刺激和自身意念诱导,以达到履险如夷,疫不染侵的境地。通过如龟呼吸那样极缓、极细、极匀而达到修炼的目的;也即是通过胎息入定。
如道家的神游、佛家的禅定或以念佛三昧等,将食气化为营养物质,达到数日不食,仍可维持生命,并使天人合一,六尘不起,情志适意,以达到反照本心本性,身体健康、生命久安而延年。五是少食厚味而养生
《阴符经》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此“时”,指时机;“机”指规律,“百骸”指身体;“理”指调理健康的意思。这里讲了二层意思,一是讲人的合理饮食规律。万物都有个成熟的时机,熟而食之对身体有利。比如水必须煮开,人喝了才不生病;粮食、蔬菜、肉类必须煮熟,人食了才有营养,熟则益人,生则伤及五脏;少食则饥饿伤身,多食则伤胃伤害身体。“冬补春温夏清凉,四季调理身无妨”。二是讲人与自然和谐的规律。机就是规律,动其机就是人要合乎大自然客观规律,使大自然处于平衡和谐的状态,这样才能够达到万物化安。所以我们必须要遵循“以时取用”的原则,尊重一切生物的自然本性,切不能人为的去破坏之。《阴符经》给我们指出了理性之思、智慧之思,明智地告诉人们自身生理平衡和大自然平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其重要性。
这也恰如《黄帝内经》中说的:“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就是说:人非饮食而不能生活,但饮食需要五味调匀,荤素合宜,按时适量,如此才可调理百骸,安和五脏,延年益寿。故此外,一切兴作动止皆要合乎天道,把握时机。此如天时逢春夏,万物生长之时,农夫应动于耕作,如失机,必误农时。人伦亦然,男女发育成熟,要娶嫁成家,过早则精血不足,身体有损,迟则阴阳过胜,双方难守。每日起居亦是如此,白昼属阳,故清晨就得早起劳作,黑夜属阴,日落必须休息就寝,如此才能保持身体机能正常。若昼伏夜作,必会萎靡不振,早衰早老。
鬼谷子在注《阴符经》时也说:“饮食可以治疗百病,但饮食不当就会生百病;运动可以平复万物,但运动不当就可以伤害万物。所以把握时机是最关键的,不能有一点差错,早了会太过,晚了又不及。所以贤能明达之士善于把握时机,不肖者只会保命。”饮食应该按一定时间进行,才能调理身体健康;行动要合其自然规律,才能保证身心五脏六腑的安顺与和谐。
六是按穴除疾以养生。
《阴符经》中“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此句话有二层意思。一是指上帝为宇宙万物之主,而且其演变也都掌控在祂的手中;而人又为万物之灵,人身即是一小天地,小宇宙,能借手和身体感应出自然万物的变化,即宇宙全息。如中医的手诊手疗、耳诊耳疗,气功修炼,针灸按摩刮痧等都是诊病、防病、治病之法。用心灵遥感预测各种事物,皆是宇宙全息的表现。老子曰: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阴符经》也说“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如人体之血气经络穴位,如江河湖海,川流不息,一旦堵塞不通,就会有病痛。也即“痛则不通,通则不痛”。为了使其通畅,就要按照自然规律,遵循经络走向与养生需要,经常按摩。(至于如何按摩,我在很多博文中,如《格心三昧论——读“心学”《心经》《清静经》等心得》、《试说健身养生术—— 身心、动静、内外三双修》、《中秋说“中” 养生善终——读《庄子.养生主》有感而发》中都已反复提到,这些博文都能从“百度”里找到,所以在这里就不再赘述了)。
明朝全真教冲虚子曰:“考察古今,解《阴符经》者可谓多矣!”“世有以“兵”解者,有以“丹道”解者,有以“佛理”解者,有以“医理”解者,花样之多,不一而足。”“而能明其三昧者稀矣!何哉?不知“人道合一”之妙也。”所谓“三昧”即人与宇宙万物和合,并能知行合一,正其不正、静其不静、定期不定之心以归于正、归于静、归于定之谓也。
《黄帝阴符经》博大精深,神秘莫测。历史上名人大家的注释与效法之作,也多侧重一个角度、一个方面。如鬼谷子之注释和《本经阴符七术》只侧重于人的内在素质的培养和实际修持的方法和应用等方面。我人微言轻,学识浅薄,只能从养生中的“格心驱妄,动静乐宜;周天万步,龟息鸿飞;少食咸甜,按穴除疾”等六个方面,试着谈点自己的不成熟的看法,有悖原著或言之不当之处,恳请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