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华经全文网
法华经全文网
单独中的洞见 哲理故事300篇 谈佛说禅悟人生 淡定的人生从舍得开始 佛心禅语中的人生智慧
主页/ 谈佛说禅悟人生/ 文章正文

佛性:内观世界的体验与证悟

导读:佛性:内观世界的体验与证悟 人人皆有佛性。但佛性是什么,又如何去证悟它,却不是一个轻易解决的命题。作为一种在东方文化世界孕育生成的心理疗法,内观出自佛门,是佛家弟子面壁参禅,以求开悟的一种苦修方法...
佛性:内观世界的体验与证悟

人人皆有佛性。但佛性是什么,又如何去证悟它,却不是一个轻易解决的命题。作为一种在东方文化世界孕育生成的心理疗法,内观出自佛门,是佛家弟子面壁参禅,以求开悟的一种苦修方法。虽然吉本伊信先生将一些宗教的内容去除,将内观转变为一种心理治疗的方法,但其内在蕴涵的丰富的生命意识、人生的价值,却令众多内观者终身受益。这些体验与领悟,类似于参禅所得的关于世界与人生的认知,因此,我们也可称之为佛性。

佛性一词,是我在奈良大和内观研修所进行内观体验时,真荣城辉明先生不断提到的。从开始的不知所以,到后来日复一日的独自内观,苦思冥想,我逐渐认识到,佛性不应来自于超然,而应来自于日常,不应来自于虚无,而应来自于内心与现实世界的联结。因此,我对佛性的理解,是从对日常事物的感悟开始的。

一、万物皆平等

对于平等,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内观之前,我自以为能够理解平等,日常也认为人生而平等是最平常的观念,不言而喻,也是现代人的一种普遍认识。 但你真正理解平等吗?

在内观的第一天,真荣城老师为我分配了劳动任务。因为只有我一个人内观,所以早晨5:30起床后,先是要用吸尘器把整个约60平米的房间清扫一遍。然后提水,用抹布擦厕所的地板,用湿巾把小便器和坐便的外表面擦干净,把蹲便与坐便的里面冲洗干净。这么细致地打扫厕所的事,以前从来没有做过,刚开始心理上会有些小小的不适,但想到日本人把厕所卫生收拾得这样干净,自己也要学一学是怎么做到的,也就坦然接受,并想要做好,不让人家挑出毛病来。

劳动过程本身,就是体现人与人之间、人与物之间互动关系的过程,体现人怎么去看待所用之物的过程。在日后的每天的劳动中,看到真荣城先生和夫人每天比我睡得晚,比我起得早,认真地打扫房间和走廊的地板,他们有规律地生活,严格地自律,平静而毫无怨言,感觉非常敬佩。

自己也曾问起真荣城先生,为什么日本人会把厕所打扫得这样干净,真荣城先生说,日本是个多神信仰的国家,神道教认为,一切皆有神灵,就连厕所都有掌管厕所的神灵,据说厕所神就是财神,所以一定要把厕所打扫干净。

在接下来的打扫过程中,自己不断地在思考,为什么我们国家的厕所那么脏,我感觉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在我们的潜意识中,认为厕所就应该是脏的,没有必要弄那么干净,也弄不干净。很多人不愿意蹲下身去把自己排泄的屎尿收拾干净,即使打扫也都是敷衍了事,唯恐避之而不及。这样的意识也造成了对负责清洁工作的人的轻视,甚至他们的劳动工具和休息场所也都是不干净的。

在不断的内观过程中,我逐渐体悟到,其实佛性随时都在,你悟到了它就显现给你,你悟不到,它也潜静如初,不离不弃。 由此认识,我在内观过程中体悟到的佛性就是:万物皆平等。试想,铺在厕所的地板与铺在客厅的地板材质原是相同的,制作便器的陶土原与制作盘碗茶具的陶土是相同的,只不过它们制作成了不同的形状,有了不同的用途,但这些物质原本是一样的,是平等的,无论是在厕所还是放在客厅,它们都有干净的权利。

不能公平地对待它们,正是因为人有了分别心。

最卑贱低微的地方越能显现佛性。就象水一样,善利万物而不争,甘于处下,善于包容,善于帮助人们洗刷哪怕最脏的东西。正所谓上善若水,其实就是指道家所说的道,佛家所指的佛性。体验到这些,心灵自然会沉静下来。

因此,每个个体所经历的事件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认知,但都能体现出佛性。佛性贯穿于万事万物之中,就像“月印万川”一样,在不同的事物中有不同的显现形式。

二、日日的禅意

日式的饮食,追求食材本身的味道,体验大自然赋予的香醇,这不仅是在餐馆中,日常的家庭中也是如此。

日式的饮食,在简单与繁复中寻找着一种平衡。在真荣城夫人每天为我准备的餐食之中,样式很多,每种量很小,但营养均衡。每种菜品都有考究的装饰,一片精心采摘的大叶,一朵盛开的小花,都显示了女主人的用心。

让我体验到禅意的,是一小半碗汤。一片绿色的菜叶,一只红白相间的弯着腰的虾仁,此外再无其它。它们在一只陶碗中,一个飘在水面,一个潜沉水底;一个羞涩,一个深沉;一个尽力地伸展,一个自然地弯曲;一个粉红,一个墨绿。因为只有一个,才能看出禅意,如果再多放哪怕一个,就只是吃食而已。因此,将普通的食物变成艺术,在于主妇的深刻体验与修为。日日看着这些,想到夫人早起为准备早餐而不辞辛劳,像制作艺术品一样去用心经营,仿佛能体验到她的心境旷达,自己的心情也会逐渐平复,日渐平静。

饮食之于内观,并不是或有或无的一部分,内观的目的,正是帮助每一个内观者去体察外部的世界,体察出现于自己生活中的点滴,帮助内观者感受到过去不曾、也无暇去感受的内心体验。我想,将内观的人人关系,外化为人与外界的物我关系,正是内观的目标之一,也是内观过程中产生疗愈作用的一部分。

三、瞬间与永恒

内观的过程,就是每日面对自己心灵的过程。

在日日的独坐中,困顿、烦燥、无聊交替袭来。每天,看着日头升高又落下,时光就这样一点点地溜走。第三天的中午饭后,深秋的阳光洒了一阳台,红色的木质地板温暖而宁静。我推开障子,来到阳台背对阳光席地而坐,任和煦的阳光温暖我的脊梁,任背影投在榻榻米上。我微闭双目,观察着自己的影子,水杯的影子,院中小树疏朗的枝叶在我身旁的投影,时而沉静,时而摇曳。

在我眼前,一幅黑白与暖色的画面交织在一起,那一瞬间,时光仿佛停滞了。多想就这样坐下去,一直坐到永恒。

然而,日影西斜,一片云瞬间遮蔽了阳光,温暖的投影画面消失了,我仿佛又看不到我自己,看不到自己与周围世界的关系。正在迷茫惋惜之际,阳光又倏地抛开云层,又将我与世界投射成一幅充满禅意的画面,一阵暖意从背后向全身漫延。

内观的过程,正是我们在寻找生命中的这样一缕阳光的过程。在日常的忙碌之中,欲望、痛苦使我们不能看清自己,迷失了方向,找不到生命的意义。通过内观,我们从母亲的爱与期望中获得了感动,找到了生命的原动力,从生命中重要他人对我们的关爱中找到了温暖与生命的价值。

内观的方法,正像从背后照来的温暖阳光,让内观者看到自己,梳理自己与世界的关系。然后带着感恩的心情,产生回报的愿望,主动约束自我,规划未来的人生,这些正是内观疗愈理应产生的效果。

佛性万千,其表现千差万别,然自证所得,方见真佛性。